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Script!

孔子的小孩為什麼取名為孔鯉?

  《論語》<季氏十六>第十三章中記載著陳亢問伯魚的事,陳亢或許是想瞭解孔子平常的教學,是否與他在家裡教自己的小孩時相同吧!陳亢小於孔子四十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可能對於老師的風格尚未瞭解,因此想藉著探問伯魚,看能不能有一些內幕消息!陳亢的探問自然是落空的,因為孔子並沒有私心啊!不過此處我們卻有另一個問題想要知道,那就是伯魚是孔子的兒子,可為什麼要取名為鯉、字伯魚呢?

  根據《孔子家語》的記載:孔子十九歲時,娶了宋國的丌(丌音ㄐㄧ,同「基」字)官氏,過了一年後生下一個男孩,這時魯昭公送了一條鯉魚來恭喜他,孔子對於魯國國君的賞賜感到十分榮幸,因此將兒子命名為鯉。同時由於是第一個兒子,所以字伯魚。(伯是老大的意思。)孔子應是十分重視子嗣的吧?因為他的父親便是在過了六十四歲以後,才又再娶了顏氏的三女徵在而生下他。(孔子字仲尼,他有一個哥哥字伯尼,但因為腳不便於行,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便想再有一個健康的兒子,故而再娶。)但事與願違,孔子雖將第一個兒子喚做伯魚,但終其一生卻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並且先於孔子而死,年五十歲。

  從孔子對兒子的命名,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平易近人,他或許早已設想了許多深具意義的名字,但兒子出生時卻意外的得到了國君的賞賜,這是相當大的榮耀,所以孔子便以此來命名,以紀念魯昭公送鯉魚的這件事。這樣的反應,與平常人是沒什麼不同的。因此對於孔子,我們實在沒有必要附會太多的神話傳說,因為孔子的偉大並不在於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反而是因為他的平凡樸實、待人親切、生活認真,使人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