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Script!
「日本人的良心」大江健三郎 來台「贖罪」
<IFRAME src="http://udn.com/1024/AD/READING_BQ.html" frameborder="0" width="120" scrolling="no" height="20"><IFRAME>
大江健三郎。
聯經提供

一九九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下周將首次訪台。被譽為「日本人的良心」的大江,作品展現日本戰後世代對戰爭的深刻反省,在一九四九邁入六十周年的此刻,大江的來訪對兩岸深具歷史意義。

為了大江的到訪,國內一口氣推出四本大江作品。包括聯經的「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沖繩札記」,以及時報的「兩百年的孩子」、麥田的「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其中讓大江官司纏身的「沖繩札記」,對台灣讀者有著歷史對照的深層意義。

在中日戰爭爆發前兩年(一九三五年)出生的大江健三郎,成長過程歷經日本戰前戰後兩種分裂的價值觀,一生創作以戰爭為核心,並對反戰與護憲不遺餘力。廿六歲初入文壇時便發表短篇小說「十七歲」與「政治少年之死」,以戲謔手法諷刺在戰前神格化的天皇信仰。

三十歲前後,大江陸續發表「廣島札記」、「沖繩札記」,對於被日本視為戰爭犧牲品的這兩塊土地與人民致意。他在「沖繩札記」中揭發日本軍隊逼迫七百名沖繩市民集體自殺的史實,四十年後被右翼團體一狀告上法庭。官司去年邁入二審,大江獲得勝訴。

大江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曾表示這個訴訟的勝訴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官司一旦敗訴,代表日本在亞洲所進行的「殖民主義的犯罪、軍國主義的犯罪」,包括南京大屠殺,都會漸漸從教科書上消失。

此次台灣行,被大江視為「日本人贖罪之旅」。大江認為,殖民台灣導致兩岸分裂,是日本人不能迴避的歷史「罪行」。此次大江來台的學術研討會由台灣中研院與中國社科院合辦,對大江來說,能成為兩岸的溝通平台,也是一種「贖罪」。

●大江健三郎學術研討會,十月六、七日於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室舉辦,對談人包括作家朱天文、莫言。

大江健三郎公開簽書會,則於十月八日下午四點在誠品信義店六樓舉行,報名信箱:event@eslite.com.tw 。

【2009/10/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