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Script!

《小宛》

《詩經 小雅 小宛》,時世混亂,想念先人;告誡兄弟,小心免禍。

《小宛》-出處

        先秦 詩經   小雅

《小宛》-原詩

    彼鳴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有懷二人。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中原有,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似之。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爾所生。
交交桑率場啄粟。哀我填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于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小宛》-注釋

  1宛(wǎn):小貌。《集傳》:,小貌。鳴,斑鳩也。” 2、翰:高。(立):至。  3、明發:《集傳》:明發,謂將而先明開發也。   4、二人:《集傳》:二人,父母也。   5、齊聖:王引之《經義述聞》卷六:齊聖,聰明睿智之稱,與下文彼昏不知相對。齊者,知慮之敏也。   6、溫:蘊藉自持。《鄭箋》:飲酒雖醉,猶能溫藉自持以勝。   7彼昏二句:《通釋》:醉則日自盈滿。與溫克正相反。” 8、又:《毛傳》:又,複也。   9:《集傳》:,大豆也。   10、螟蛉、蜾蠃裹裸guǒluǒ):《集傳》:螟蛉,桑上小青蟲也。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 王夫之《詩經稗疏》:蓋蜾蠃之負螟蛉,與蜜蜂采花釀蜜以食正同。   11:《鄭箋》:,善也。   12,繼承。《傳疏》:傳於似字皆訓為嗣。   13、題:視,看。《集傳》:題,視也。脊令飛則鳴,行則搖。   14忝(tiǎn):辱沒。《毛傳》:,辱也。 《集傳》:各求無辱于父母而已。   15、交交桑交交,往來之貌。桑竊脂也俗呼青觜(zuǐ),肉食不食粟。  16、填tiǎn):窮苦。《釋文》:填,《韓詩》作疹zhěn)。疹,苦也。岸,《韓詩》作音同雲鄉亭之系曰朝廷曰獄   17、溫溫:溫溫然恭謹之人,無過可指,然處今之亂世如集於木而恐墜,如臨于穀而恐   18惴惴(墜zhuì):形容又發愁又害怕的樣子。

《小宛》-譯文

斑鳩鳥兒小又短,高高飛起上雲天。我的心多憂傷,相信從前老祖先。 通宵達旦睡不著,把我二老來懷念。
凡是聰明睿智人,喝酒溫和不昏亂。那些無知糊塗蛋,一旦酒醉更自滿。各人威儀須謹慎,天命一去不復返。
原野大豆生長茂,平民采來作菜肴。螟蛉蛾兒有幼子,細腰蜂兒背回巢。好好教育下一代,繼承祖德莫忘了。
瞧那鳥兒叫脊令,一邊飛來一邊鳴。我今日向前進,你也月月忙遠行。早起晚睡多努力,不要有辱你所生。
飛來飛去桑鳥,沿著場啄粟米。可憐我們窮苦人,要吃官司坐牢。抓把粟米去問卦,哪里能夠得吉利?
人們謹慎又溫良,好比住在高樹上。惴惴不安多小心,好像走近深谷旁。戰戰兢兢須提防,就像踩在薄冰上。

《小宛》-賞析

      士大夫身處亂離之世,不僅感歎自身命途多舛,並且勸誡身在朝廷的人們,在特殊情勢之中要謹守職責向善明哲,不但小心做人,也要勤於政務,不要辱沒先輩。這是傳統具有良知正義 感的士大夫在亂離之世特有的憂患意識,也是傳統士大夫特有的 品質。

亂離之世,人心最容易浮躁。野心家和趁火打劫者往往混水 摸魚,借機大撈一把。看被紅塵者,往往隱通山林,或自暴自棄, 成沉溺於酒色。英雄豪傑落草綠林,劫富濟貧。在這種時候,要 的自好,堅持操守,盡忠盡職,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們各 自的命運瞬息變幻,朝不保夕,更是難以顧及其他。此情此景,猶 如在一個飛快旋轉的渦漩之中要站穩腳跟,得有巨大的自製力和 平衡能力。

但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總該有一個軸心,一種向心力, 否則便會成散沙一盤,失去主心骨。這個軸心,這種向心力,往往是由具有社會憂患意識和批判精神的知識份子(士大夫)來構築的。他們不依附任何既成的社會群體或利益集團,竭力維護作為社會生活支柱的道德價值觀念和理想的價值取向。在某些 殊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和生命,以成全自己竭力 維護的觀念和價值取向。應當說,這樣的人同創造物質文明的人 一樣,在為整個社會和民族的群體作著自己的貢獻。他們並非 精英,只為某種信念和理想存在著。他們手中沒有掌握實際的 權力,但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影響手中握有權力的人們。他們 沒有財富,卻以維護精神上的獨立為己任。

中國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人,無論是拯救還是逍遙,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支撐著民族和社會的價值與信念體系。從屈原到 戊戌七君子,以血薦軒轅,殺身以成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從 慨赴死,其精神足以感天動地鬼神。 亂世出英雄。這英雄應當不單是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也不 單是揭竿而起的造反者,不單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豪傑;同樣也包 矢志不移地堅持道德和人格理想的人們,包括憂國憂民憂時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