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松山高中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國文科教學活動
實施計畫書(附定期考查範圍表)
教材 |
單元主題 |
教學目標 |
教學與評量 |
成績計算方式 |
國 文 |
1. 左忠毅公逸事 2. 鬼頭刀 3. 醉翁亭記 4. 鄭愁予詩選(錯誤、 天窗) 5. 古詩選(行行重行行、詠 史) 6. 怎能出賣天空-印第 安酋長的心靈宣言 7. 孟子選-五十步笑百步 8. 深夜的嘉南平原 9. 劉姥姥 10.上樞密韓太尉書 11. 一桿「稱仔」 12.出師表 13.夏之絕句 附錄一.世說新語選四則 附錄二.項脊軒志 |
一、能力培養 1.能分析、鑑賞現代文學 2.能以流暢之白話文寫作 3.能理解、分析、鑑賞文言文、小說及古詩 4.能理解、分析、鑑賞現代詩 5.培養人文關懷精神 6.藉由延伸學習,培養多元智慧 二、學力測驗 1. 掌握命題趨勢 2. 厚植語文能力 |
一、教學方式 1.教師講述 2.師生問答 3.小組討論 4.圖表展示 5.媒體輔助 6.自學輔導 二、評量方式 1.紙筆測驗 2.語文表達能力(作文) 3.書面報告 4.課堂表現 5.小組報告 6.學習單寫作 7.口頭問答 |
一、期中及期末考 成績 二、平時成績 1.語文表達能力 (作文) 2.小組報告 3.紙筆測驗 4.課堂表現 5.學習單創作 6.書面報告 7.口頭問答 附註: 日常考查:25% 兩次期中考:25% 期末考:20% 作文、閱讀:30% |
文化基本教材 |
論孟選讀 |
1.提昇閱讀古文之能力 2.培養人文智慧 |
|
(依成績考查辦法計算) |
輔 助 教 材 |
1.多功能成語典(金安) 2.翰林國文補充教材 3.中國文學史演義(正中 ) |
1.培養閱讀、寫作能力 2.培養資料選輯、運用之能力 |
|
第一次段考: 3/22、3/23 第二次段考: 5/12、5/13 期末考: 6/28、6/29 |
備 註 |
版本: 《國文》(翰林) 《論孟選讀》(康熹) |
(附錄)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九十九 學年度第二學期 一年級 國文定期考查範圍表
考試次別 |
考試範圍 |
國文背誦範圍 |
論孟背誦範圍 |
第一次段考 3/22、23 |
國文:第1、2、3、5課 論孟選讀: 孟子的抱負:第1章 論人性本善:第1、2、3、 5、7、8章 補充教材:3.縱囚論4古詩選 成語:頁140到頁179 |
三.醉翁亭記:第2、3段 五.古詩選: (一)行行重行行 (二)詠史之一 |
◎孟子的抱負:第1章(世衰道微……..聖人 復起,不易吾言矣。)p11~13 ◎ 論人性本善:第1章(惻隱之心,仁也…… .故好是懿德。)p22~23 |
第二次段考 5/12、13 |
國文:第4、6、7、9、10課、 附錄二 論孟選讀: 義利之辨:第1章 論涵養:第2、3、7、10、 12、14、15、16章 論教與學:第1、3、5、6 、9、10章 補充教材:7與韓荊州書 11先妣事略 成語:頁180到頁219 |
四.鄭愁予詩選:錯誤 十.上樞密韓太尉書:第1段 附錄二.項脊軒志:第1、2段(余 稍為休葺……….已為牆,凡 再變矣。)、第5段 |
◎論涵養: 第2章(1.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心勿忘,勿助長也。 2.詖辭,知其所蔽……必從吾 言矣。) 第3章(以順為正者,……此之謂大丈 夫!) ◎論教與學:第6章 |
第三次段考 6/28、29 |
國文:第8、11、12、13課、 附錄一 論孟選讀: 論政治:第1、3、7章 尚論古人:第4章 補充教材:8黃州快哉亭記 9陳情表 成語:頁220到頁259 |
十二.出師表:第2段、第4段 (臣本布衣…………以傷先帝 之明。) |
◎尚論古人:第四章最後一段 |
附註:1、第一次段考加考作文(總分100分,列入「作文成績」計算)。
2、學期成績比例:作文(含報告)30%、平時考(含開學考)25%、
兩次期中考25%、期末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