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第六課 與元微之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下列「書」字,與其他選項的字義不同的是: (A)與元微之「書」 (B)憶昔封「書」與君夜 (C)信手把筆,隨意亂「書」 (D)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
*(A)(B)(D)均為名詞,作「書信」解 (C)為動詞,「書寫」義。
(C)2.下列選項中,何者最能表現元稹對白居易深切的關懷之情? (A)牽攣乖隔,各欲白首 (B)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 (C)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 (D)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D)3.下列「 」中的詞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西邊戰事吃緊,「危惙之際」,政府趕忙調集十萬兵力前往支援 (B)周小姐生意失敗,感情失意,「瞥然塵念」,欲出家為尼,不問俗事 (C)黃先生博學多聞,自負甚深,以為自己「略識之無」,便時常賣弄學問,誇己才能 (D)陳家姊妹朝夕相處,感情和睦,從未分隔兩地,今日姊姊北上唸書,姊妹倆「牽攣乖隔」,飽受相思之苦。
*(A)病危之時 (B)忽然興起的俗念 (C)指人識字不多 (D)心相牽繫,身相隔離。
(B)4.下列有關白居易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晚年好佛,心境轉趨空寂,詩作歸於平淡 (B)字樂天,為盛唐社會寫實詩健將,倡導新樂府運動 (C)企圖以詩歌改革政治,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D)元稹為其知己,時相唱和,世稱「元白」,蘇軾曾評二人詩為「元輕白俗」。
*(B)中唐詩人。
《多重選擇題》
(全)5.關於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一詩,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為七言三韻詩,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B)旨在敘述宦海浮沉,窮達難料;故人離闊,相見無期 (C)「金鑾殿後欲明天」的「欲明天」,語序本是「天欲明」 (D)藉由金鑾殿後、廬山庵裡的空間變化顯示今昔處境不同 (E)以「籠鳥檻猿」說明自己與元稹謫居在外,不得返回朝廷。
(BCDE)6.下列對聯中,何者歌詠的對象是白居易? (A)佛骨謫來,嶺海因而增重/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 (B)燈影幢幢,淒絕暗風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C)諷喻豈無因?樂府正聲熟人口/行藏何足辨?名山大業定生前 (D)楓葉四弦秋,悵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 (E)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A)歌詠對象為韓愈。潮州祭鱷臺對聯 (B)九江琵琶亭題聯 (C)蘇州白公祠題聯 (D)九江白太傅祠題聯 (E)蘇州虎丘白公祠聯。
《非選擇題》
1.文學創作中,敘述、描寫的方式,分為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及第三人稱(他、他們)。請判別以下「 」內人稱代詞的類別:
(1)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第二人稱)
(2)「吾儕」殫精竭慮,眾志成城,共創美好前程。(第一人稱)
(3)「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第一人稱)
(4)人家給「俺」一拳頭,「俺」只敢拿小手指幫他理一理弄散的頭髮。(第一人稱)
(5)爭名奪利,打家劫舍,絕非「若輩」所願為。(第二人稱)
(6)現今道德敗壞,「爾」虞我詐之事屢見不鮮。(第二人稱)
(7)「彼等」之間未見首腦人物,所稱讚為武勇者,乃驅馳戰場凱旋而歸者。(第三人稱)
2.請從下列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合的答案,填入( )中。
參考選項:
(1)(A)古文 (B)新樂府 (C)擬古 (D)反復古
(2)(A)膠漆之心 (B)胡越之身 (C)牽攣乖隔 (D)惺惺相惜
(3)(A)牛驥同皁 (B)釜底游魚 (C)山猿谷鳥 (D)籠鳥檻猿
白居易與元稹為元和長慶年間詩壇領袖,同倡((1)B )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企圖藉詩歌改革政治,詩文力求平易,世稱「元白」。二人相知相惜,感情甚篤,當元稹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即「垂死病中驚坐起」作詩告慰好友,白居易亦在與元微之書中,以「((2)C )」形容彼此心相牽繫,身相隔離的情形,並以「三泰」寬慰知己,惟雙方均謫貶在外,故文末以「((3)D )」具體表達不得歸返朝廷的感歎。
3.白居易自編詩集,分作品為諷諭、感傷、閒適及雜律四類,其中以比興之法諷諭朝廷政事、現實社會的詩作,便是所謂諷諭詩。試問下列何者屬於諷諭詩,是者打「○」,非者打「×」。
題號 |
詩文 |
答案 |
(1) |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
○ |
(2) |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兩端:中人愛富貴,高士慕神仙。神仙須有籍,富貴亦在天。莫戀長安道,莫尋方丈山。西京塵浩浩,東海浪漫漫。金門不可入,琪樹何由攀?不如歸山下,如法種春田。 |
╳ |
(3)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 |
*(1)諷諭類。語譯:京城的春天即將離去,喧鬧吵雜的車馬飛奔著。都說正值牡丹盛開的時節,結伴買花去。花的貴賤沒有固定價格,價格隨花的數目計算。鮮豔奪目的百朵紅花,價值二十五匹精細的白絹。上面張起帳棚遮蔽,旁邊編起籬笆保護。灑上清水又封好泥,移到市上來花的顏色絲毫未變。家家戶戶習以為常,人人迷戀不捨。有個種田的老翁,偶然來到買花的地方。低下頭獨自長歎,他的感歎無人理解。一叢深色牡丹,價值十戶中等人家的稅賦啊!買花。
(2)閒適類。語譯:人生所追求的是什麼?所追求的只有兩件:普通的人喜歡富貴,清高的人羨慕神仙。神仙須有神仙的籍貫,富貴也取決於天意。不要留戀長安的道路,不要尋覓東海的神山。長安的塵土廣大浩蕩,東海的浪濤無邊無際。官署的門不容易進入,仙家的樹哪能攀得上?不如回到農村,按照古法耕種春田。歸田。
(3)雜律類。語譯:古原上的草多麼茂盛,一年總會一度枯萎一度繁榮。野火燒不掉這些草,春風吹來又再生。草香遠播侵襲著古老的道路,陽光下翠綠的草連接著荒涼的古城。又在此送走好友離去,茂盛的草原就像我滿懷的離別之情。賦得古原草送別。
4.白居易與元稹可謂莫逆之交,元稹驚聞好友白居易遭貶,便將當下感受化為詩歌寄予白居易:「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請仔細閱讀、推敲詩文,將其譯成語體文,並對本詩進行賞析。
提示:(1)請參考原詩題目,翻譯時把握全詩的情境與主旨。
(2)譯文應講求文字的精準與文氣的流暢。
(3)賞析時,可從詩歌的遣辭造句、氣氛營造、詩歌風格及內容主旨等方面加以解析。
答:語譯:即將燃盡的燈,火焰微弱了,只剩燈影搖曳著,在這樣的夜裡聽到你被貶謫九江的消息。病中將死的我驚坐了起來,這時晚風正吹著冷雨打進寒窗裡來。
賞析:本詩為七言絕句,韻腳為幢、江、窗。首尾兩句以景寫情,中間兩句直寫驚聞白居易左降一事。當時元稹也是貶謫之身,又患重病,忽然聽到好友蒙冤被貶,除了震驚,滿腹愁思亦湧上心頭,悲涼的心境投射到四周景物,景物亦隨之淒涼黯淡,燈僅是「無焰」的「殘燈」,燈影搖曳不定,隨時會熄滅,連無所謂明暗的風也成了「闇風」,無所謂寒熱的窗成了「寒窗」,可見此時已近深夜,元稹因好友被貶而客居難眠,附以自己人命危淺,病體如燈焰將盡,外來風雨的侵襲,更加深內在淒寒的感受,故本詩「殘燈無焰影幢幢」、「闇風吹雨入寒窗」既是景語,也是情語,「殘」、「闇」及「寒」具有暗示心境的用意,兩句可謂情景交融。中間二句中,「此夕聞君謫九江」,點明時間、人物及事件,乃說明創作背景;而「垂死病中驚坐起」則用「對比」手法描摹出當時聽聞好友被貶時震驚的神態,「驚」是心情感受,「坐起」是隨之而來的動作,三個字便將當時的神情模樣道盡,而「垂死病中」更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深度,畢竟「垂死病中」要「坐起」,實屬不易啊!
課外學習
查閱唐詩三百首中所錄白居易、元稹、劉禹錫詩的篇數、體製,並加以賞讀。
應用練習
以誠懇的情意,優美的語彙,寫一封與友人書。
《提示》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之所以為千古名文,實因懇摯之情意及優美之辭采──同學於此自當細細體會,用心效法,故本題宜注意:
1.內容可以不拘,但一定要呈現彼此深厚誠摯的友誼(即使為文造情,亦不必排斥,因為是一種「練習」),以感動讀者。
2.文辭力求美化,以增賞心悅目之效。
第七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請找出下列各組讀音相同的選項: (A)「撩」起/旱「潦」之災 (B)夾「襖」/「懊」悔 (C)「掄」才/沉「淪」 (D)「簪」纓/「譖」言。
*(A)ㄌㄧㄠˊ/ㄌㄠˋ (B)ㄠˇ/ㄠˋ (C)ㄌㄨㄣˊ (D)ㄗㄢ/ㄗㄣˋ。
(B)2.下列所描述的景象,何者表現了「哀傷落寞」的情意? (A)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裡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 (B)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麼紅,那麼大 (C)等到從最高臺階的正金銀行出來,看著東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 (D)夏天的早晨站校門前,手裡舉著從花池裡摘下的玉簪花。
*(A)這是描寫父親下班後悠閒行止,表現出「溫馨悠閒」的情意 (B)石榴花沒有開那麼大,是因為父親生病了無暇照料那些花兒,語調中蘊含著「哀傷落寞」的情緒 (C)英子完成了爸爸交付寄錢的任務,出了銀行看見蒲公英,心情應該是「欣喜飛揚」的 (D)這是描寫英子在夏日清晨早早到校,等待校門開的情境,那是一種「努力奮發」的氛圍。
(D)3.「花」可以象徵人類的各種情意,下列各種花朵所象徵的情意何者最不合理? (A)蒲公英:飛揚的心情 (B)浮萍:飄泊的心情 (C)玫瑰:熱戀的愛情 (D)向日葵:黯淡的情緒。
*(A)蒲公英的種子可以四處飛揚,象徵飛揚的心情是合理的,作者在文中亦有此種象徵意義 (B)浮萍無根,隨波逐流,當然可以象徵飄泊 (C)玫瑰向來有愛情的象徵 (D)向日葵是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其代表開朗、光明皆可,象徵黯淡就極不合理。
(D)4.親情的描寫常常是最感人肺腑的。下列詩文中何者不屬於這類題材? (A)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B)孺人死十一年……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 (C)我能夠想像,人生的兩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終於也結婚之後 (D)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A)此描寫兄弟之情。語譯:我所有的兄弟都分散各地,無從問起他們的生死與安危,所寫的家書常常無法寄達,更何況此時還是戰爭頻仍的時節。杜甫月夜憶舍弟 (B)這是追念母親的書寫。語譯:我的母親死後十一年,……我成親後一年生了女兒,每當撫抱著女兒,就會更加思念母親。有時思念異常,半夜會和妻子一起哭泣。回想往日母親的種種,好像還是昨天的事一樣,其他事情則記不起來了。歸有光先妣事略 (C)作者表達女兒出嫁是最令人不捨,表達了對女兒的深切情感。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 (D)此在表現亡國之痛。語譯:終於有一天淪為降臣俘虜,憂傷得逐日消瘦。回想當時倉皇告別祖廟,教坊還演奏著別離的曲調,我只能無奈垂淚,告別宮中的妃娥。李煜破陣子。其中沈指沈約;潘為潘岳。
(B)5.下列語句何者屬於「象徵」的修辭? (A)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B)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C)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D)我是一隻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
*(A)呼告 (C)激問 (D)譬喻。
(C)6.「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則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裡。是的,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作者描寫這一段的用意在於: (A)責怪弟弟妹妹不知父親即將過世 (B)描寫弟妹們的天真無邪 (C)弟弟妹妹都還懵懂無知,只有我已長大懂事 (D)誇耀自己已經長大的事實。
*(C)此處描寫英子弟弟妹妹仍然在玩耍,並非責備他們,而是藉由他們的懵懂無知,凸顯自己的長大懂事,在父親即將病逝的當兒,面對脆弱的母親、無知的弟妹,只有自己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多重選擇題》
(ACD)7.關於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寫作筆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全文運用今昔更迭的謀篇方式,回憶父親在自己童年中的角色與互動 (B)在遣詞造句上,作者運用生動的成語來表現童年生活的多采多姿 (C)以象徵的筆法表現父親的形象,「花」代表父親,「爸爸的花兒落了」則象徵父親病逝 (D)作者以樸實無華的筆調,表現童年純真的人與事,可謂真情流露而不矯情造作 (E)文中對於人性的黑暗與社會的現實多有批判。
*(B)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遣詞造句極為平實流暢,除了少數北京俗語之外,幾乎不用成語,反而造就了樸實真誠的寫作風格 (E)本篇小說以十三歲的童稚眼光來看世界,未涉及對社會的批判。
(BDE)8.下列關於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整體風格,何者敘述正確? (A)本文敘述主角英子的父親病逝,全文充滿哀淒幽怨的情調 (B)作者取材給人積極溫馨的感染力 (C)作者運用了許多排比與轉化的技巧,使全文展現磅豐繁的氣勢 (D)象徵與懸問技巧的運用,使全文充滿含蓄委婉的美感 (E)本文的整體風格在淡淡的哀愁之外,仍保有積極溫馨、自然真切的格調。
*(A)從主題意識來看,父親病逝雖然是訴求的主題,而英子冷靜鎮定的態度卻仍展現了積極溫馨的氛圍 (C)作者未使用排比與轉化修辭,全文的整體風格也未有磅礴豐繁之感。
(D)9.這一次的國文作業為:「臺灣現代文學作家」相關主題報告,小豬上網搜集了一些資料,請你幫他看一看哪一組人物應該割捨: (A)林海音、琦君 (B)劉克襄、張曉風 (C)鄭愁予、余光中 (D)徐志摩、朱光潛 (E)白先勇、李昂。
*(D)徐志摩,中國著名現代詩人,散文家。朱光潛,中國美學家。
《非選擇題》
修辭格「象徵」的定義是:「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由於理性的關聯,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稱之為『象徵』。」故利用象徵修辭可以使內容表達得曲折含蓄,也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題。請自以下文學作品中找出作者藉由何種意象來象徵其所欲傳達的情感。
題號 |
範文 |
意象 |
情感 |
(1) |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
失根的蘭花 |
流落在海外的中國人,飄泊無依,有鄉歸不得的心聲 |
(2) |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這裡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叢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朱自清背影) |
朱紅的橘子 |
父愛 |
(3)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
線、衣、春陽 |
母愛 |
*(1)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如同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枯萎了。南宋畫家鄭思肖的「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寄託著「國土淪亡,根著何處」的寓意。「失根的蘭花」,原本只是鄭思肖畫中的象徵,但經過陳之藩的闡述之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普遍象徵。這個象徵充分表達了流落在海外的中國人,飄泊無依,有家歸不得的心聲。
(2)朱自清的背影是描繪父愛的文壇名作。在作者的刻意設計安排下,以「朱紅的橘子」,象徵「父愛」。
(3)這是中唐詩人孟郊所作的五言古詩遊子吟,旨在歌頌偉大的母愛。詩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和煦、溫暖的春陽撫育小草,象徵慈母對子女的教養,潤澤廣遠,為人子女者實難以報答。自從此詩流傳之後,春暉已成為母愛的普遍象徵。
課外學習
閱讀城南舊事中驢打滾兒一篇故事,更加了解英子的童年。
應用練習
以童年回憶為題材,寫一篇文章,記述自己童年裡最值得懷念的事。
《提示》
1.題目自訂。
2.必須以自己親身經驗為題材,記述回憶裡印象最深刻、最值得懷念的事,並且說明所以念念不忘的原因。
3.寫作時,宜力求真誠自然,避免造作矯情。
第八課 論語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A)1.下列文意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友便辟」:結交習於邪曲不正的朋友 (B)「民無信不立」:人若沒有信用就無法立足於世 (C)「終食之閒」:指吃完一頓飯的時間,比喻時間長久 (D)「造次必於是」:困頓流離之時,也一定與仁道同在。
*(B)政府若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國家便不能維持 (C)比喻時間短暫 (D)倉促匆忙之時。
(C)2.曾子嘗言「吾日三省吾身」,試問下列何者非曾子每日所反省的事項? (A)與朋友交往是否誠信 (B)替人謀事是否盡心盡力 (C)生活物質是否豐衣足食 (D)老師所傳授的學問是否認真學習並實踐。
(C)3.下列何者非孔子所謂的「益者三友」? (A)友直 (B)友諒 (C)友善柔 (D)友多聞。
(B)4.子貢問政,孔子告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試問:此三者的重要性,孔子認為「最重要者」至「輕者」的順序為何? (A)足兵→足食→民信之 (B)民信之→足食→足兵 (C)民信之→足兵→足食 (D)足食→足兵→民信之。
(D)5.世說新語德行篇: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以上這則故事,合乎論語之中哪一句話? (A)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B)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 (C)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D)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B)語譯:孔子說:「侍奉父母要委婉勸說,見父母內心不願聽從,還是要恭敬而不違逆,雖然勞苦但並不怨恨。」 (C)語譯: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有事情,兒女替父母做;有酒飯,讓父母先吃,難道就能認為是孝順嗎?」 (D)「身體髮膚,不敢毀傷」乃同於「父母唯其疾之憂」,善體親心的表現在於謹慎地立身行事。語譯: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擔憂子女的疾病。」
《多重選擇題》
(ABDE)6.關於論語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可謂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B)撰者為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C)全書皆為語錄體,且分類編纂 (D)以「仁」為中心思想,倡導忠恕之道,為儒家重要著作 (E)乃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
*(C)未分類編纂。
(BCD)7.下列選項中,何者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意涵相近? (A)克己復禮為仁 (B)無終食之閒違仁 (C)其心三月不違仁 (D)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E)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題幹:指「士要以仁為己任,終身行之」,強調「堅持理想,終身不違」之意 (A)實踐仁德的方法。語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語行為合於禮便是仁德。論語顏淵 (B)堅守仁德,不可有片刻違背 (C)語譯:他的心長時間都不會違背仁德。論語雍也 (D)孟子認為君子要以仁禮存心,終身不違,故終身有著「未如舜」之憂,然無懼一朝之患。語譯:有一輩子的憂慮,沒有突然的禍患。孟子離婁下 (E)求仁的方法。語譯:廣博學習並堅守志向,切實發問且從近處思索,仁德便在這裡面了。論語子張。
(全)8.下列文字皆為諸子百家言論,試問何者屬於儒家言論? (A)克己復禮為仁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E)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A)(C)(D)均孔子之言。(B)(E)為孟子之言 (A)語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的要求,就是仁。論語顏淵 (B)語譯:孝敬自己的父兄,並推及到別人的父兄,慈愛自己的子弟,並推及到別人的子弟。孟子梁惠王上 (C)語譯:立志遠大的人與仁德之人,絕不貪生求活而損害仁,只有犧牲性命來成全仁。論語衛靈公 (D)論語里仁 (E)語譯:親愛自己的親人再親愛百姓,愛護百姓後再愛護萬物。孟子盡心上。
《非選擇題》
1.請寫出「 」內字詞的正確字音:
(1)曾「參」:ㄕㄣ
(2)「惡」乎成名:ㄨ
(3)三「省」吾身:ㄒㄧㄥˇ
(4)「傳」不習乎: ㄔㄨㄢˊ
(5)「豢」養犬馬:ㄏㄨㄢˋ
(6)終「食」之閒:ㄙˋ
(7)「悖」離正道:ㄅㄟˋ
(8)友「便」「佞」:ㄆㄧㄢˊ ㄋㄧㄥˋ
(9)今之孝者,是謂能「養」:ㄧㄤˋ
(10)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ㄨˋ
2.孔子認為「養父母」與「養犬馬」應有何差別,方稱為「孝」?
答:真正盡孝者,除奉養父母,照料其生活起居外,侍奉父母時應表露出敬愛之心;亦即「養父母」與「養犬馬」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心存敬意。
第九課 現代詩選(一)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B)1. 有關再別康橋一詩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旨在描寫熱戀之後的失落 (B)每節四行,偶數句末押韻,呈現出整齊形式與格律之美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二句,最能表現作者對愛人的深情 (D)此詩意象紛呈,辭藻華美,表現出徐志摩從康橋景物中獲得心靈慰藉,重拾熱情。
*(A)描寫相思的孤獨淒涼 (C)描寫夕陽下河畔柳樹如新娘般美麗 (D)此詩描寫徐志摩對康橋所有事物的眷戀以及惆悵不捨,並未表現重拾熱情的喜悅。
(C)2.以下是四位同學讀完再別康橋一詩後的心得分享,其中對此詩理解錯誤的是: (A)就形式而言,本詩具有格律與整齊之美,是新月派的典型作品 (B)全詩以華美的語言、和諧的聲律描寫康橋之美,表現出詩人對康橋的眷戀 (C)詩末「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代表作者痛下決心告別康橋的一切,打算重新開始新生活 (D)詩中從黃昏寫至黑夜,由天空、河畔、水面再寫到天空,場景變化多,正呼應詩人回憶之美好與再別之惆悵。
*(C)「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表現出離別的惆悵無奈,而非決心開始新生活之意。雖然康橋帶給作者豐富的性靈感受,但此刻卻意識到自己無力改變任何事物,因此這表面上看起來瀟灑自在的一句,其實相當落寞感傷。
(B)3.以下是節錄自徐志摩散文詩常州天寧寺聞禮懺聲的幾段文字,請依文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有如在月夜的沙漠裡,月光溫柔的手指輕輕的撫摩著一顆顆熱傷了的□□,在鵝絨般軟滑的熱帶空氣裡,聽一個□□的鈴聲,輕靈的,輕靈的,在遠處響著,近了,近了,又遠了……這鼓一聲,鐘一聲,磬一聲,□□一聲,佛號一聲……樂音在大殿裡,迂緩的,曼長的迴盪著,無數衝突的波流諧和了,無數相反的色彩淨化了,無數現世的□□消滅了……」 (A)心靈/清脆/長歎/因果 (B)砂礫/駱駝/木魚/高低 (C)巨石/響亮/梵音/報應 (D)珍珠/淒涼/長吟/苦難。
*此詩是寫在佛寺中聽禮懺,心中感到無比寧靜諧和,受傷的心靈彷彿也因禮懺聲的撫慰而平靜,就如同月光撫慰沙漠中被陽光灼傷的「砂礫」;因為在沙漠中,所以聽到的是「駱駝」的鈴聲。禮懺時的聲音除了鐘、鼓、磬、僧人口誦的佛號外,還有「木魚」的敲擊聲;在佛陀眾生平等的思想中,萬物是沒有貴賤等差之分別的,故所有人間的「高低」都消滅了。
其他選項不適宜的原因:1.為呼應「沙漠」,所以「砂礫」是最恰當的,心靈、巨石、珍珠都不符合沙漠之景。2.沙漠中駱駝脖子上常掛著鈴,「駱駝」的形象比其他形容聲音的「清脆」、「響亮」等更貼近詩中所要營造的氣氛。3.「木魚」可呼應前面的鼓、鐘等樂器,較其他三者為佳。4.前文有「衝突的波流」、「相反的色彩」,可知作者在此處使用比喻、象徵手法,而不直接說明其內容,「因果」、「報應」、「苦難」都太過直接,與前文的寫作技法不同,故捨去。
(B)4.下列是一節現代詩,請依詩意選出排列正確的選項:「如果我們相遇時/ (甲)我是川畔的岩礫 (乙)或者將我刻成石印 (丙)無憂地安憩 (丁)你可以堆砌一座屋宇 /生生世世喚著你的名」(商瑜容石) (A)甲乙丁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丙乙 (D)丁丙甲乙。
*這首詩需依據你、我的關係排列:「我是川畔的岩礫」,可以讓你「堆砌一座屋宇」,在裡頭「無憂地安憩」;你也可以「將我刻成石印」,便能生生世世喚著你的名。
(D)5.新月派詩人的特色是新詩的格律化,以押韻、音步來形成「音樂美」;以句式的整齊、呼應來形成「建築美」,試揣摩以下四首詩,哪一首可能不是新月派詩人之作? (A)不然,就燒我成灰,/投入氾濫的春江,/與落花一同漂去/無人知道的地方 (B)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 (C)我攀登了萬仞的高岡,/荊棘扎爛了我的衣裳,/我向縹緲的雲天外望──/上帝,我望不見你 (D)譬如我喜歡用駢體造句/說憂由於心,妒來自女/而你卻一味信仰詩律,半新半舊地辯說/懷疑,是抽象動詞/不能跟我押韻。
*(A)朱湘葬我 (B)聞一多死水 (C)徐志摩他眼中有你。以上都有明顯的韻律結構,正是新月派最大的特色 (D)沒有明顯結構上的經營,而是非常自然的音節與內容。陳黎情詩。
《多重選擇題》
(ADE)6.下列有關於現代詩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又叫「白話詩」,是指以白話文寫作的新體詩 (B)「現代詩」因為完全不押韻,有別於古典詩,故一般稱為「新詩」 (C)寫作形式自由多變,無固定格律,因此算是一種分行書寫的散文 (D)徐志摩是新詩發展初期的作家,作品大多仍受古典詩歌的影響,如再別康橋一詩,即處處可見古詩的意象與氛圍 (E)徐志摩與聞一多致力於新詩的格律化,將英詩的音步概念加以轉化,配合漢語的音節,形成格律詩派,開創中國詩歌另一種新形式。
*(B)現代詩也可押韻,本課所選兩首詩皆押韻 (C)現代詩自有其內在的結構與氣韻,不可視為分行的散文 (D)受古典詩歌影響的是胡適,徐志摩則深受英詩影響;而且再別康橋中並未充滿古詩意象氛圍。
(BD)7.下列詩句中,以「具體物象」比喻「抽象情感」的選項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B)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席慕蓉鄉愁) (C)深夜/加工區/空得/如/風/吹入巨大的銅管裡(葉維廉更漏子) (D)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鄭愁予錯誤) (E)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燃一盞青焰的長明燈(余光中中元夜)。
*(A)以「新娘」比喻「金柳」,兩者皆是具體物象 (B)以「沒有年輪的樹」比喻「鄉愁」,是以具體物象比喻抽象情感 (C)以「巨大銅管」比喻深夜空無一人的「加工區」,是以具體物象描寫景物 (D)以「小小的寂寞的城」比喻「心」,是以具體物象比喻抽象情感 (E)以冰冷的「月色」比喻「情人和鬼的魂魄」,未表現抽象情感。
《非選擇題》
1.請寫出「 」中正確的字形、字音、字義:
字形 |
字音 |
字義 |
(1)餘波「蕩漾」 |
ㄉㄤˋ ㄧㄤˋ |
原指水流波動,此處指影像在心中浮現。 |
(2)青「荇」 |
ㄒㄧㄥˋ |
水草名,即荇菜。 |
(3)星輝「斑斕」 |
ㄅㄢ ㄌㄢˊ |
原指文彩鮮豔,此處用以形容星輝的燦爛。 |
2.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有關於徐志摩的敘述:
參考選項:
(A)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B)中國新詩史上抒情美與格律美的典範
(C)著有嘗試集,為中國第一部現代詩集
(D)創「新月社」,以泰戈爾詩集新月集命名
(E)引進西方新思想,將杜威實驗主義精神帶入中國
(F)詩文中充滿其追求理想的熱情與生命力,音聲辭采皆極動人
(G)偶然、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為其代表作
答:BDFG
第十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單一選擇題》
(C)1.「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由此句推知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今年的梅花開得特別早 (B)梅花因被寒氣所抑,今年開得不如桃杏 (C)梅花因春雪而延後開花,與桃杏相繼綻放,蔚為奇觀 (D)受春雪之滋潤,梅花、桃花、杏花同時盛開,美不勝收。
*(C)本應開在早春的梅花,被春雪的寒氣所抑制,因而延後開花,竟與二月杏、三月桃同時盛開,蔚為奇觀。
(B)2.在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中,袁宏道除了敘寫西湖春景之盛外,並用哪一句呼應了題目「待月」的心情? (A)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 (B)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C)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 (D)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D)3.袁宏道在晚遊六橋待月記中提到,西湖之美以春為盛。下列同樣也是描寫「西湖春景」 的選項是: (A)紅石紅土隨處觀,此地的魅力是有江水輝映,使嚴肅的色彩有了笑容,蕩漾開來 (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D)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A)描寫黃州的赤鼻磯。由紅土、江水、嚴肅的色彩可知非西湖 (B)描寫長江三峽。語譯:兩岸高山緜延,幾乎沒有缺口,層層疊疊的巨石山峰,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見太陽與月亮的。水經江水注 (C)描寫宮苑春景。語譯:二月的黃鶯飛到上林苑,早晨的皇宮仍殘留有非常濃厚的春意。長樂宮裡的鐘聲飄散到花叢之外,龍池邊的柳樹在煙雨中更顯新綠。錢起贈闕下裴舍人: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新。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D)描寫西湖早春。語譯:船行至孤山寺北賈亭之西,湖面水波平穩雲層很低。幾群早春的黃鶯爭相搶著在向陽的樹枝上棲息,不知是誰家的燕子來來去去飛迴,忙著叼啄泥土築巢。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錢塘湖即西湖別名。)
(C)4.某書目錄於某一章有下列三個子目:一、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二、反對擬古思想;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則此章的標題最可能的選項是: (A)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B)元稹、白居易的文學思想 (C)明代公安派的文學思想 (D)清代桐城派的文學思想。
《多重選擇題》
(BCD)5.下列有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中的句意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石簣力邀袁宏道去西湖賞梅 (B)「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極寫西湖春天遊客之多 (C)「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意指當地人往往錯過了西湖最美的朝煙與夕嵐 (D) 「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這是西湖一日中之勝景 (E)「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此樂即春雪過後賞梅之樂。
*(A)石簣力邀袁宏道去傅金吾園中賞梅 (E)是待月、賞月之樂。
(ABC)6.「寒食後雨,予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午『ㄐㄧˋ』,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有關上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本文應作於晚遊六橋待月記之後 (B)「此雨為西湖洗紅」意謂桃花被雨打落 (C)午「ㄐㄧˋ」,引號內的字應是「霽」 (D)當日袁宏道和友人,皆身穿白衣,快馬飛馳至湖上 (E)由本文觀之,作者與友人的行徑真是放浪不羈,譁眾取寵。
*題幹: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 (D)是有人騎快馬,著白衣,從湖邊經過 (E)應該是瀟灑清雅的文士作風,並無譁眾取寵。
《非選擇題》
1.請寫出「 」中正確的字形、字音、字義:
字形 |
字音 |
字義 |
(1)山「嵐」 |
ㄌㄢˊ |
山中霧氣。 |
(2)不忍「去」湖上 |
ㄑㄩˋ |
離開。 |
(3)石簣「數」為余言 |
ㄕㄨㄛˋ |
屢次。 |
(4)尺「牘」 |
ㄉㄨˊ |
古人寫字用的木簡。 |
(5)梅花為寒所「勒」 |
ㄌㄜˋ |
抑制。 |
2.下面有兩則描寫景物的段落,請依提示填入適當的答案:
(1)白雲確有使人欣賞的價值,一團一團的如( D ),一捲一捲的如( A ),連山一般地擁在那兒,野獸一般地站在這裡。
參考選項:
(A)波濤 (B)花束 (C)氈子 (D)棉花
*徐蔚南山陰道上。
(2)不數日,又相攜觀日出。至則昏暗,( B ),第聞濤聲,( A )。須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線之光,( C ),久之而後升。
參考選項:
(A)若風雷之驟至 (B)咫尺不辨 (C)低昂隱見
*管同寶山遊記。
3.晚遊六橋待月記中,「綠煙紅霧」被用以形容繁茂穠 麗的花木,下列「 」內的成語均包含紅、綠二色,請找出與之相應的解釋。
參考選項:
(A)比喻互相陪襯,相得益彰
(B)形容夜晚尋歡作樂,奢侈淫靡的生活
(C)草木茂盛而花朵枯萎凋謝
(D)形容花葉繁盛飄動
(E)指穿著各色華麗服裝的男女
(D)(1)「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B)(2)紙醉金迷,「燈紅酒綠」。
(C)(3)「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E)(4)「紅男綠女」,遊人甚多。
(A)(5)以鑽飾搭配黑色禮服,可收「紅花綠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