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竈(節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D)1.請找出字詞皆正確的選項: (A)忙忙錄錄/微薄俸碌 (B)頂禮模拜/山勢曲折 (C)風格濃麗/穠纖合度 (D)離鄉背井/井井有條。
*(A)錄錄→碌碌/碌→祿 (B)模拜→膜拜 (C)濃→穠 麗/穠纖合度:形容身材適宜,胖瘦恰到好處。
(D)2.「抽根竹條兒開了竈門,又是拉又是攪,來來回回轉幾次,再猛猛地吹一口氣,關了竈門,不一會兒就『轟』地一聲著了起來。她說要先將竈裡面的草灰弄乾淨才能點火,否則太擠了,火燒不旺。阿母的本領真大,隨時控制火勢。我總是沒辦法讓火往第二鍋跑,往往頭一鍋滾得沸騰時,第二鍋仍舊是一聲不響。」以上這段文字的旨意,與下列何者相呼應? (A)八、九歲的時候,漸漸地就熟稔了廚房的工作。其實做母親的也不曾刻意去教,總是自自然然就會,也許就是女孩子共有的天賦吧 (B)也許煮出來的,是太爛的一鍋飯,炒的是黃黃的一盤青菜,母親都會面露喜色地讚美一番。這對小女孩而言,是多大的鼓舞呀 (C)女孩也有討厭煮飯的時候,比如愛看故事書,一面煮飯一面看,看到入迷的時候,哪有時間去瞧瞧竈裡的火是不是熄了 (D)每一個做母親的,都會叮嚀要出嫁女兒,去熟悉那竈的習性,把廚房安置得井井有條。
*(D)「熟悉那竈的習性」是母親能控制火候的關鍵,並以之傳教下一代。
(A)3.「每次大掃除的時候,阿母都會再三交代,不可以站在竈上洗牆壁。問她為什麼阿爸可以站在上面?她說阿爸是男的。為什麼男的可以,女的不可以?她說女孩子『有耳沒嘴』問那麼多做什麼?竈爺公的頭上豈是可以隨便站的?阿母連一件女性的衣裳都不曾放在鍋蓋上烘乾過。令我詫異的是,阿嬤也這麼認為。也許她們同我一般年紀的時候,也曾問過這些問題。也許有一天,我也會了解她們那充滿尊敬與感謝的眼神。」這段文字,作者所要表達的旨趣是: (A)阿母、阿嬤對竈與竈神的尊敬和感激 (B)傳統女性由於無知而盲目信仰 (C)舊時代敬神的觀念和作為,男女不同 (D)作者年少已流露反傳統的意識。
*根據全文主題:竈與母性,可以判知。
(C)4.對於下列各項「 」中文字的修辭敘述,何者正確? (A)她會試著「捉住父親的口味」,把飯煮得硬、軟恰到好處/譬喻 (B)「往往頭一鍋滾得沸騰時,第二鍋仍舊是一聲不響」/層遞 (C)「問她為什麼阿爸可以站在上面?她說阿爸是男的」/提問 (D)「那竈彷彿正細細地聽,知道明天開始就有一雙勤勞的手,伴它一起煮飯、切菜,不禁高興地沸騰起來了」/誇飾。
*(A)轉化(形象化) (B)映襯 (D)轉化(擬人化)。
(B)5.讀畢竈一文,可以了解作者以「竈」象徵(暗示)許多意義;在這些象徵意義中,並不包括下列何者? (A)竈是母性溫柔的啟發處 (B)傳統重男輕女的文化中,女性藉由竈煮出美食而得到地位 (C)竈是母性對家人健康、平安之希望的寄託 (D)竈是母親的驕傲與責任之化身。
*(A)當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在母親出門的中午,量米、洗米,站在矮凳子上洗鐵鍋,用竹竿撐下鍋蓋,拿著火柴點燃稻草時,她那母性的溫柔,已經開始成長了 (B)重男輕女,非本文主題所在 (C)我總是暗暗在想,竈是什麼?是阿母的希望?是阿母溢著微笑的眼?是的,是的,是累積的一方母者的愛,我相信 (D)一種屬於母親的驕傲與責任,只有竈才能詮註、才能分享。
《多重選擇題》
(ABDE)6.關於本文作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A)首段以「炊煙」引出竈,是「興」(聯想)的手法 (B)文中有依成長時間為軸的順敘法 (C)全文以喜歡竈、喜歡煮飯菜為一貫的敘事立場 (D)敘述中,由一己母親擴大到全村的母親,使情理具備了普遍性 (E)末段以「炊煙」作結,有回應首段使全文環環相扣的效果。
*(C)第七段有「討厭煮飯」的敘述。
(全)7.下列各項中,何者使用了狀聲詞? (A)阿母隨便丟幾根柴、幾把粗糠,一會兒就聽見第二鍋的油地吼著 (B)等到晚上發覺肚子真有點嘰哩咕嚕地叫 (C)水井邊大人小孩圍在一起,嘻嘻哈哈地一面拔雞毛、鴨毛,一面鬧 (D)竈裡劈劈的木柴燒得正旺,那聲音不比一長串的鞭炮聲小 (E)那大師傅嘴裡叼著煙斗,手裡正舉著刀切雞,還伊伊嗚嗚地品頭論足說新娘子怎樣又怎樣。
*各項狀聲詞所在:(A) (B)嘰哩咕嚕 (C)嘻嘻哈哈 (D)劈劈 (E)伊伊嗚嗚。
(ABE)8.童年回憶是許多文學作家創作的題材,除了簡媜竈之外,下列何者也是以回憶童年為基調的作品? (A)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B)琦君一對金手鐲 (C)黃春明魚 (D)阿盛火車與稻田 (E)魯迅風箏。
*(A)回想小學生涯和父親的種種 (B)寫童年時與阿月的情誼,及後來不同的人生際遇 (C)小說,寫祖孫間的感情與衝突 (D)反映農村社會的沒落 (E)回想小時毀壞弟弟苦心製作的風箏而有悔恨。
《非選擇題》
說明:「象徵」是對抽象的觀念、情感、不可見的事物,不直接指明,而以某種意象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請判斷下列各欄中的文字,何者使用了「象徵」手法,並以「ü」標示出來。
文句 |
是否為象徵 |
1.做母親的閃著淚光緊緊握著披著嫁裳的女兒,不曾說什麼,只是緊緊的握著,那粗糙的雙手已經以最神聖的方式把母親心中的那座竈傳給了女兒,總有一天,女兒也會將它傳給她的女兒…… |
ü |
2.那竈裡熊熊的火焰,正是母親不熄的熱愛。 |
|
3.炊煙,總是從早到晚,一齊從每一家的竹叢裡溢了出來。 |
ü |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論語子罕) |
|
*1.竈,象徵倫理與母愛。
2.是隱喻,竈火如母愛。
3.炊煙象徵母愛,自每一家流露出來。
4.是借喻:歲寒,指的是惡劣環境或亂世;松柏後凋,指的是君子不改節操(喻體、喻詞雖被省略,但與喻依為兩個不同的意象;象徵則只有一個意象,由我們的理性或社會約定而知意象所要暗示的意義)。
第二課 岳陽樓記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下列「 」內的讀音,何者兩兩相異? (A)「謫」守巴陵郡/驚魂「懾」魄 (B)浩浩「湯」湯/羽「觴」 (C)檣「傾」楫摧/一碧萬「頃」 (D)岸芷「汀」蘭/道「聽」塗說。
*(A)ㄓㄜˊ (B)ㄕㄤ (C)ㄑㄧㄥ/ㄑㄧㄥˇ (D)ㄊㄧㄥ。
(B)2.「白髮三千丈」是個誇飾的筆法。本文也有許多類似的語句,請問下列何者屬之? (A)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B)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C)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D)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A)「冥冥」:疊字;「虎嘯猿啼」:對偶 (B)「一碧萬頃」:誇飾 (C)「錦鱗」:借代 (D)譬喻。
(C)3.下引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請依順序,將此詩排出:「八月湖水平, (甲)端居恥聖明,(乙)欲濟無舟楫,(丙)涵虛混太清,(丁)波撼岳陽城,(戊)氣蒸雲夢澤。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丁戊丙 (C)丙戊丁乙甲 (D)丁乙甲戊丙。
*從韻腳及律詩格律可資判斷。律詩的偶數句必押韻,從末句「徒有羨魚情」,可知本詩押ㄥ韻,因此二、四、六句末字必為ㄥ韻字,以此為據,甲、丁、丙三句符合需求,輔以律詩中間二聯對仗的特性,丁句適可與戊句相對,「戊丁」必相合於中間二聯的位置;依上述推論及文意理解,即可判斷出正確選項。題幹語譯:八月的湖水平靜,湖面涵泳著空明,與蒼天相接。在雲夢澤一帶,水氣上蒸,湖波蕩漾,搖撼著岳陽城。我想渡湖過去,可惜沒有舟楫。平日無所成就,真是愧對聖明之世。我在湖邊看著垂釣的人,徒然懷有羨慕的心情。
(D)4.范仲淹說:「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句中「二者」當屬下列何者?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C)進亦憂,退亦憂 (D)雨中興悲,晴天生喜。
(B)5.下列群賢,何人的行徑最接近「先憂後樂」的形象? (A)隱居首陽,採薇而食的伯夷 (B)五就湯,五就桀的伊尹 (C)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的公西赤 (D)居陋巷,不改其樂的顏回。
*(A)武王伐紂後,伯夷隱居首陽,採薇而食,依孟子萬章下說法:「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伯夷乃邦有道則仕,無道則隱,擇賢君而仕 (B)根據孟子萬章下,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C)通禮儀,有外交才幹 (D)安貧樂道。
(B)6.下列文句,何者意涵最接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A)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 (B)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C)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D)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A)描寫朋友的思念。語譯:回想上次寫信給您的夜晚,是在京城金鑾殿後面天快亮的時候。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B)浮雲蔽日喻國君為小人所蒙蔽。語譯: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不禁感到非常憂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C)家國之恨,緜緜不絕。語譯:離情愁緒就像春草,行得越遠滋生越無窮。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D)失意之時,得逢知己。語譯:同樣都是淪落天涯的失意人,有幸相逢,(自當珍惜互勉)何須在乎彼此過去是否熟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重選擇題》
(ABE)7.下列岳陽樓記中的文句,何者說明正確? (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描寫早晚的景觀氣象變化萬千 (B)「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描寫天色湖光上下輝映,碧波無邊 (C)「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描寫湖水湍急 (D)「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描寫綿綿細雨久下不停,難見明月美景 (E)「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描寫天空陰霾不開。
*(C)寫水勢廣大流急、湖面廣闊 (D)描寫久雨不停,連續幾個月不放晴。
(BE)8.下列各「微」字,何者意義相同? (A)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B)「微」斯人,吾誰與歸 (C)引入,「微」指左公處 (D)學術之精「微」 (E)「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A)衰落。顧炎武廉恥 (B)無 (C)暗中。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D)奧妙 (E)無。論語憲問。
《非選擇題》
請依各題文意需要,從參考選項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入。
參考選項:
(A)浩浩 (B)霏霏 (C)冥冥 (D)郁郁 (E)青青
1.夕陽西下後,天色( C ),倦鳥也已歸巢。
2.寒流乍到,雨雪( B ),人們的作息大受影響。
3.長江水流湍急,水勢( A ),難以徒步涉水而過。
4.這裡綠竹( E ),碧草如茵,是個休閒渡假的好地方。
5.百花盛開之時,( D )花香瀰漫園中,聞之令人氣爽。
課外學習
1.唐人吟詠岳陽樓的詩篇甚多,試從唐詩三百首中,選擇二首閱讀(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杜甫登岳陽樓),並與本文作比較。
2.試閱讀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並觀察其與本文的異同。
3.試閱讀孟子梁惠王下:「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加強體會本文「先憂後樂」的抱負與境界。
應用練習
試以口頭方式,表達某一次遊賞山水的心情與體會。
《提示》
1.表達須清楚、扼要、流暢,避免口頭禪。
2.態度要大方,表情要適切,音量要適中。
3.陳述時,宜掌握要點,僅就一己對山水勝景的覽物之情,提出真切的想法與感覺。
第三課 蘋果的滋味(節選)
課後學習活動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B)1.(甲)咒「詛」/刀「俎」/「齟」齬 (乙)泥「淖」/追「悼」/「棹」歌 (丙)十字「鎬」/「縞」素/「槁」木死灰 (丁)震「懾」/「攝」取/「囁」嚅。上列四組「 」中的字,讀音皆不相同的有: (A)一組 (B)二組 (C)三組 (D)四組。
*(甲)ㄗㄨˇ/ㄗㄨˇ/ㄐㄩˇ (乙)ㄋㄠˋ/ㄉㄠˋ/ㄓㄠˋ (丙)ㄍㄠˇ/ㄍㄠˇ,白色/ㄍㄠˇ,槁木死灰: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後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 (丁)ㄓㄜˊ/ㄕㄜˋ/ㄋㄧㄝˋ,囁嚅:欲言又止的樣子。
(C)2.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受到眾人的鼓舞,他索興來了場即性的魔術秀 (B)在咬蘋果的輕脆聲中,影片帶給人的卻是一股莫明其妙的酸楚 (C)車禍後,從昏迷中甦醒過來,即使身上纏滿繃帶,他仍舊抿著嘴笑著,鎮定如常 (D)聽著學生撇腳的英文翻譯,恍忽間,他回到了那段咿咿啞啞學英文的日子。
*(A)索興→索性/即性→即興 (B)輕脆→清脆/莫明→莫名 (D)撇腳→蹩腳/恍忽→恍惚。
(A)3.下列對於「 」中詞語在本文所要表達意象的說明,何者正確? (A)阿發你這一輩子「躺著吃躺著拉」就行了:意謂不用工作 (B)美國不想雙腳都「陷入泥淖裡」:指與小人物糾纏不清 (C)這件事情我「二等秘書」就可以決定:此處強調其身分高貴 (D)現在你恐怕躺在路旁,「用草蓆蓋著」哪:在此意謂生活困頓,無人理會。
*(B)指當時美國陷入長期越戰 (C)此處強調其職級不高 (D)在此意謂死在路邊,無人理會。
(B)4.蘋果的滋味一文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出臺灣與美國的經濟落差,下列何者錯誤? (A)一輛墨綠的賓字號轎車/一部破舊的腳踏車 (B)洋人滿臉堆著親善和尷尬的笑容/阿桂的哭聲有意無意變大聲了,至少她是有一種心理,想要美國人知道他們正遭遇到絕境哪 (C)唯一當飯包菜的一顆鹹蛋/這是三明治,這是牛奶,這是汽水,這,這是水果罐頭,還有這是蘋果 (D)一個蘋果的錢抵四斤米。
(D)5.蘋果的滋味一文中,何者最具「嘲弄」效果的情節? (A)在猶豫間,阿吉伸手拉住把手,拉不動。索性左腳踏在車身,雙手握緊把手,使勁用力往後拉,還是不動 (B)車子才開動不久,阿桂意識到自己坐進車子裡突然不哭的情形,反而使剛才慟哭的樣子,顯得有點假詐 (C)她從阿珠的胸前掏出一團潔白的衛生紙,稍做整理說:「真是!妳被人看到了怎麼辦?」她轉過身背著孩子,把疊好的衛生紙,塞在自己也在廁所裡藏好的部分 (D)阿發一下子感動涕零的說:「謝謝!謝謝!對不起,對不起,……」。
(D)6.本文最後點出「蘋果的滋味」是:「咬到蘋果的人,一時也說不出什麼,總覺得沒有想像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感覺。」隱喻: (A)美國以次等品傾銷臺灣,換取臺灣人信任 (B)臺灣對於美援的依賴,即使是次等品亦甘之如飴 (C)臺灣受到美國的控制,自信不夠,以致人云亦云 (D)美援支配下的臺灣政治與工商經濟,外表雖鮮紅美麗,卻是眾人用血汗換來的,且不夠真實的。
《多重選擇題》
(CDE)7.蘋果的滋味每一小節的標題或具意象,或含隱喻,下列對標題的說明,何者正確? (A)「車禍」隱喻臺灣與美國政府在經濟上的對抗 (B)「迷魂陣」象徵美國政府對臺灣複雜的多手策略 (C)「一陣驟雨」中「雨」象徵阿發家的處境 (D)「白宮」具有美國政府的意象 (E)「信主的有福了」中「主」隱喻美國是臺灣的主人。
*(A)「車禍」是事件的發生,是臺美兩方的接觸 (B)臺灣社會經濟的衰弱。
《非選擇題》
試就鄭清文我要再回來唱歌及本課之文章風格與作者生平,判斷下列敘述所指的各為何人?
(A)小說中眾多人物的愛欲、追尋、失望、悔憾和妥協較少戲劇性和繁複的糾葛,也甚少笑淚交迸的喜劇效果和諧趣,無論是敘述或嘲諷,他的聲調似是淡漠實是拙樸,筆下甚少奔放的狂喜或暴怒,抱怨與訴苦的場面亦不多。
(B)筆下的小人物,往往能利用他們狡智的求生本能或圓融的處世態度,使他們得以在社群流動的人際關係中,取得平衡;這些小人物的悲劇感,往往是因為社會變遷的新文明破壞了此一平衡關係,失去他們心所停駐舊典範的社群關係和愛。
(C)多篇作品被當作題材拍成電影,甚至為了配合電影閱讀的需要,將這些作品編輯成一本電影小說集。
(D)他不曾參與過任何論戰,也不曾以任何方式「轟動」過文壇。自從一九五八年第一篇小說寂寞的心發表以後,他堅持作沉默的「鄉土書寫」者。
(E)他天生沉穩的性格在這樣平順安定的生命過程中助他發展成一個冷靜的觀察者,由一個相當安全的距離觀察這個變化多端的時代,處境微妙的臺灣故鄉,種種無奈的人與事成了他創作靈感取之不盡的泉源。
(F)筆下的鄉土小人物,由於他們個人對鄉土以及倫常親情所具有的責任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承諾。他們的人生意義就在企圖履行這些責任與承諾,因為這些責任與承諾履行的多寡,決定了他們所處的社群或是家庭倫常關係中自尊的消長。
鄭清文:(A、D、E)
黃春明:(B、C、F)
*出處:(A)、(D)、(E):齊邦媛新莊、舊鎮、大水河──鄭清文短篇小說和臺灣的百年滄桑/(B)、(F):徐秀慧黃春明小說研究
(A)鄭清文作品的文字風格:既口語平實,又注重細節,在平實之中,卻有細膩的人情,以及深刻的人生觀察。
(B)鑼一書中的憨欽仔、瞎子阿木一書中的瞎子阿木。
(C)如兩個油漆匠、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一頂帽子、蘋果的滋味、看海的日子等。
(D)鄭清文的個性沉穩而冷靜,很少參與文學社團活動,也不加入論戰之爭,楊照曾以「冰山上的孤鳥」形容他。
(E)鄭清文不論就學、就業皆一路平順直到退休。
(F)黃春明對筆下的小人物始終保持深厚的同情。
第四課 世說新語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下列「 」中之字詞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乘」軒過門/「乘」興而行 (B)元帝「異」之/爾何故「異」昨日之言 (C)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四望皎然,「因」起傍偟 (D)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在最重要的時刻,他「居然」遲到了。
*(A)乘坐/趁著 (B)感到驚奇/不同 (C)於是、就 (D)顯然/竟然。
(B)2.有關長安日遠一則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晉明帝前後兩次的回答不同,是因時間晝夜的差異 (B)元帝第二天在群臣面前重問明帝,頗有炫耀兒子聰慧之意 (C)元帝之所以「失色」,是因明帝說「太陽比長安近」,不符合事實 (D)此則文字旨在表現年幼之明帝的天真可愛。
*(A)前後回答不一,乃因用心不同:前次意在安慰父親,其次是為勉勵眾人 (C)元帝失色是因為明帝的回答和前一天不同 (D)此文旨在表現明帝年幼聰慧,非天真可愛。
(C)3.下列何者不是世說新語的寫作特色? (A)以人物之言行為主要內容 (B)僅單純作敘述,不另加作者本人的褒貶之詞 (C)文筆華麗,以當時流行之駢文寫成 (D)能反映出當時士大夫之思想與社會風氣。
*(C)文筆簡潔清麗,頗富趣味,以散文寫作,非駢文形式。
(A)4.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由此段文字比較王維與王子猷訪友的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王子猷雪夜訪友,因不便打擾而回 (B)王維造訪裴迪之時,裴迪正在讀書 (C)兩人所造訪的對象,皆是與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D)兩人訪友均未與友人見面,可以看出王子猷隨興而為的性格,以及王維細膩體貼的心思。
*(A)王子猷訪友,經宿方至,興盡而返,並非因深夜不便打擾而回。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語譯:十二月的某天,天氣和暖舒暢,山色極佳。我前往拜訪,見您正在讀書,我不敢打擾,就自己上山遊玩,在感配寺中休息,和寺僧一起用餐後就回去了。
《多重選擇題》
(全)5.在王子猷夜訪戴安道的故事中,由哪些敘述可以看出其名士的行徑? (A)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B)四望皎然,因起傍偟,詠左思招隱詩 (C)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D)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E)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子猷在大雪之夜中的每一動作,都表現他隨興而為、不拘於俗的名士風格。
(BDE)6.世說新語雖然篇幅短小,但對人物性格、形象的刻劃卻相當生動鮮明。下列有關本課三則故事中之人物特質,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管寧:頑固古板 (B)華歆:傾慕名位 (C)晉元帝:好大喜功 (D)晉明帝:聰慧機智 (E)王子猷:為人放達。
*(A)管寧為淡泊名利,專心致志之人 (C)在本課敘述中,晉元帝只是以兒子之聰慧而自喜,無好大喜功之處。
(ABCD)7.在世說新語中可以找到下列哪些人物的言行記錄? (A)曹操父子 (B)王羲之父子 (C)竹林七賢 (D)諸葛亮兄弟 (E)西施、王昭君。
*世說新語記載漢至魏晉間士大夫階層之言行 (E)西施為春秋末年人,不在所記之列。
《非選擇題》
請閱讀以下三則世說新語的文字,判斷其分別出自哪一門?
參考選項:
(A)德行 (B)言語 (C)政事 (D)文學 (E)品藻
(F)雅量 (G)任誕 (H)忿狷
1.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捨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人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答:(A)德行。
2.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由此推之。」
答:(E)品藻。
3.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衣,諸君何為入我
中?」
答:(G)任誕。
*語譯:
1.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個人想跟他們一起走,華歆感到為難。王朗說:「所幸船上還算寬敞,多一個人有何不可?」後來賊兵快追上了,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原本我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託付,怎麼可以在危急的時候拋棄他呢?」於是仍然帶著他一起逃難。後人就以這件事評定華歆、王朗兩人的高下。
2.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兄弟三人一同前往拜訪謝安,徽之、操之多談俗事,獻之只是問候而已。他們離開之後,在座客人問謝安說:「剛才那三位兄弟中,誰最好?」謝安說:「小的最好。」客人問:「怎麼知道呢?」謝安說:「易經上說:『善人話少,躁人話多。』由這句話可以推想而知。」
注:「王黃門」指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仕至黃門侍郎。操之、獻之分別為王羲之的第六、七子。
3.劉伶常常恣意喝酒,不拘禮法,有時在屋子裡脫衣裸體,別人看到了就譏笑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做房屋,房屋當做褲子,各位為何跑進我的褲子裡呢?」
注:,音ㄎㄨㄣ,褲子。
課外學習
再閱讀荀巨伯訪友、周處除三害,品味世說新語的技巧與風格。
應用練習
試以簡潔的文字,記述一次「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經驗。
《提示》
本練習請注意三點:
1.題材方面:須具體描述相關人物、情節與「乘興」、「興盡」的詳細過程。
2.語言文字方面:首重「簡潔」,除了行文須緊扣主題,避免旁生枝節外,遣詞用字上也要特別注意,必須字斟句酌,減少不必要的贅字,才能符合「簡潔」的要求。
3.事件本身的描述,須力求傳神生動。
第五課 容忍與自由(節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以下「 」中的語詞,讀音完全正確的選項是:(甲)「卜」筮:ㄆㄨ (乙)惑世「誣」名:ㄨ (丙)「懵」然:ㄇㄥˊ (丁)「摧」除迷信:ㄘㄨㄟ (戊)木「樁」:ㄔㄨㄣ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丙丁戊。
*(甲)ㄅㄨˇ (戊)ㄓㄨㄤ。
(A)2.下列哪一句話,正是「我不會錯」主觀武斷論點的寫照? (A)我過的橋比你 走的路多 (B)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C)三人行必有我師 (D)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A)倚老賣老 (B)不要臆度,不要武斷,不要固執成見,不要自私自利。論語子罕 (C)三個人相處在一起,一定有我可以師法的。言學無常師。論語述而 (D)嚴格地要求自己,對別人的過錯卻輕微地指責。即責己嚴而寬待人,論語衛靈公。
(C)3.容忍與自由的作者十七歲時在競業旬報上發表了「無鬼叢話」,提到自己的無神論和共產黨無神論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是: (A)兩者都能包容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和一切誠心信仰宗教的人 (B)兩者都相信神明是不存在的 (C)自己能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容忍一切誠心信仰宗教的人;而共產黨的無神論,要消滅一切有神的信仰,要禁絕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D)自己主張無神論,就要消滅一切有神的信仰,要禁絕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而共產黨能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和容忍一切誠心信仰宗教的人。
(C)4.王制是一篇記載先王治國制度的文獻,其出處是: (A)春秋 (B)易經 (C)禮記 (D)周官。
《多重選擇題》
(全)5.下列有關胡適經歷之敘述,何者正確? (A)曾赴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就讀,後因興趣不合,轉讀文理學院 (B)曾於哥倫比亞大學跟隨杜威習哲學,深受其實驗主義之影響 (C)民國六年返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駐美大使、北大校長 (D)其所提倡的白話文運動,影響中國現代新文學的發展甚大 (E)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民國五十一年於會議上,因心臟病發逝世。
(AC)6.下列關於容忍與自由的說明,何者正確? (A)胡適在青少年時要「殺」西遊記、封神榜的作者,是要破除迷信 (B)文中塞維圖斯與陳獨秀為不能容忍之例 (C)左道,即邪道。古時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故稱邪道為左道 (D)胡適認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是扼殺信仰自由的主要原因 (E)本文強調自由為一切人權的根本。
*(B)塞維圖斯受高爾文迫害,慘遭焚死 (D)「假託鬼神、時辰日子吉凶、占卜等事,迷惑、搖動民眾之心者,必定誅殺」此為胡適年輕時想要破除迷信的佐證 (E)強調「容忍為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的觀點。
(全)7.下列關於西遊記的說明,何者正確? (A)明代吳承恩所著 (B)為一部章回小說 (C)乃中國四大奇書之一 (D)敘述唐僧玄奘與徒弟們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E)全書共二十卷、一百回,主要為神魔傳奇故事。
(ABE)8.下列關於封神榜的說明,何者正確? (A)原名封神演義 (B)又稱商周列國全傳 (C)清代章回小說 (D)作者乃羅貫中 (E)敘述周武王伐紂故事。
*(C)明代章回小說 (D)作者不詳,一說許仲琳,另一說為陸西星。
《非選擇題》
下列語句缺空處,請由參考選項中選填,使其語意完足。
參考選項:
(A)其利斷金 (B)殷鑑不遠 (C)城門失火 (D)志在沛公
(E)本性難移 (F)桃李不言 (G)可以攻錯 (H)敗絮其中
(I)以假亂真 (J)奇貨可居
1.( C ),殃及池魚。
2.他山之石,( G )。
3.( F ),下自成蹊。
4.金玉其外,( H )。
5.江山易改,( E )。
6.二人同心,( A )。
*1.居於宋城門附近的池仲魚,因城門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燒死的故事。一說指宋城門失火,人盡取池水滅火,魚因乾渴而死。比喻無端受災禍連累。
2.攻,磨治。錯,磨刀石。全句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3.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
4.外表像金玉般華美,內裡卻盡是破棉絮。形容外表美好而內質破敗。
5.山河的面貌隨年月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極難改變。
6.二人同心協力,力量如同鋒利的刀劍,可以切斷金屬。謂團結的力量可以對付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