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詩 發 展 簡 史 |
|||||
分期 |
主要詩派 |
簡 介 |
代表 詩家 |
代表作 |
|
大 陸 前 期 |
五四嘗試期 |
*胡適首先嘗試以白話文寫詩, 配合其白話文運動 *突破舊詩藩籬,部份仍不脫舊詩詞痕跡 *口語化,淺白 |
胡適 |
老鴉 |
|
劉半農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
康白情 |
窗外 |
||||
劉大白 |
秋晚的江上 |
||||
新月派 格律派 |
*由新月詩人倡導(多為留英者) *採英詩格律,形式整齊、音節鏘鏗,變淺近活潑的自由詩風為含蓄深刻。 |
徐志摩 |
再別康橋 |
||
朱湘 |
葬我 |
||||
聞一多 |
死水 |
||||
現 代 主 義 |
象徵詩派 |
*由李金髮將法國象徵主義的風格技巧輸入(多為留法者) *特色:朦朧恍惚驟難了解、表現神經藝術的本色、感傷與頹廢色彩濃烈、異國情調 |
李金髮 |
棄婦 |
|
戴望舒 |
雨巷 |
||||
王獨清 |
我從Café中出來 |
||||
其他現代派 |
*學習西方現代派的精神及創作技巧, 或理性(如馮至之《十四行集》), 或浪漫(冰心之浪漫派) |
馮至 |
蛇 |
||
穆旦 |
風暴 |
||||
謝婉瑩 (冰心) |
紙船-寄母親 |
||||
寫實主義 |
*以抗戰為背景,描寫戰亂的時代、人民的苦痛 *揚棄頹廢、蒼白、憂鬱、悲觀,寫出救國救民、全面抗日的心聲 |
艾菁 |
蘆笛 |
||
臧克家 |
烙印 |
||||
田間 |
給戰鬥者 |
||||
台灣 日據 |
以日文、 中文寫作 |
*強烈地表露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 具反日意識 |
張我軍 |
春意 |
|
賴和 |
南國輓歌 |
||||
王白淵 |
未完的畫像 |
||||
台灣 戰後 ︵ 五0 六0 年代 ︶ 臺灣 七0 年代 |
現代詩社 |
*繼承象徵派和現代派的血緣 *以紀弦為首,以「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現代化」為職志。 *主張新詩乃「橫的移植」(向西洋學習) *創作強調知性 |
紀弦 |
雕刻家 |
|
方思 |
港 |
||||
葉珊 (楊牧) |
水之湄 |
||||
鄭愁予 |
錯誤 |
||||
藍星詩社 |
*繼承格律派優美的抒情詩風 *由覃子豪、鍾鼎文、余光中發起 *反對現代詩社「橫的移植」的主張,強調新詩乃「縱的繼承」(延續傳統) *創作傾向抒情 |
覃子豪 |
金色面具 |
||
周夢蝶 |
還魂草 |
||||
余光中 |
等你,在雨中 |
||||
創世紀詩社/超現實 |
*由張默、洛夫、瘂弦發起 *早期富較強的政治色彩及中國風 *後期強調詩的超現實性(以過去、未來、想像、幽冥之人事物為題材)、獨創性與純粹性,向西化道路上邁進 |
洛夫 |
因為風的緣故 |
||
商禽 |
長頸鹿 |
||||
張默 |
蜂 |
||||
蘇紹連 |
七尺布 |
||||
瘂弦 |
如歌的行板 |
||||
笠詩社 (鄉土詩、寫實詩) |
*熱愛本土,強烈擁抱台灣意識,具有草根性與在野性。 *以寫實主義的手法,反應生存環境的現實,表現出人道的精神,祈求民族與人權平等對待的理念。 *具有質樸清新的風格,部份成員嘗試以母語作為創作的工具,閩語居多,客語其次。 |
林亨泰 |
風景 |
||
詹冰 |
水牛圖 |
||||
鄭炯明 |
蕃薯 |
||||
李魁賢 |
碑 |
||||
早期都巿詩 |
|
羅門 |
車入自然 |
||
早期女性詩 |
*繼承婉約的傳統,清麗柔美 |
蓉子 |
傘 |
||
敻虹 |
水紋 |
||||
席慕蓉 |
一棵開花的樹 |
||||
馮青 |
水薑花 |
||||
臺灣 八0 年代- 多元, 青年詩人、 詩社詩刊如雲湧 |
城鄉意識 |
1鄉土詩 |
吳晟 |
泥土 |
|
蕭蕭 |
風箏隨風飛 |
||||
向陽 |
阿爹的飯包 |
||||
2都市詩 |
渡也 |
旅客留言 |
|||
陳義芝 |
蒹葭 |
||||
楊澤 |
煙 |
||||
政治詩、 族群詩 |
*隨黨外運動而蓬勃發展,介入政治議題、突破禁忌題材 *原住民自覺,控訴不公義的政制壓迫,傳達原住民的迷惘與傷痛 |
陳黎 |
戰爭交響曲 |
||
瓦歷斯. 尤幹 |
下午茶 |
||||
莫那能 |
恢復我們的姓名 |
||||
後現代主義 |
*追求解放個別主體及藝術形式 *反鄉土詩的寫實風格,取向國際、宏觀、都市、未來、多語混雜、多元議題 *語言與形式實驗:拼貼、語法斷裂、意義曖昧、文體混合、文字遊嬉 |
陳克華 |
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 |
||
向陽 |
立場 |
||||
蘇紹連 |
冷熱飲販賣機 |
||||
另有須文蔚、路寒袖、林燿德、鴻鴻、唐捐……等 |
|||||
後現代 女性主義 |
*突破婉約的限制 |
羅任玲 |
盲腸 |
||
顏艾玲 |
愛情的飲料 |
||||
夏宇 |
愛情 |
||||
大陸 後期 |
朦朧詩派 |
*詩家多出生於解放之後,在文革中歷經狂熱與幻滅,反叛傳統、肯定個人尊嚴 *象徵、跳躍性情緒節奏、多層次的空間結構、自由化、韻律節奏標點的新處理 |
北島 |
收穫 |
|
臺灣 九0 年代 至今 |
多元面相 |
後現代主義詩、寫實詩、超現實詩、象徵詩、生態詩、政治詩、臺語詩、客語詩、原住民詩、錄影詩、都市詩、新文言詩、返鄉詩、視覺詩、科幻詩、圖象詩、漫畫詩、山水詩、抒情詩、禪詩、網路詩……等百花齊放。 |
|||
分期 |
主要詩派 |
簡 介 |
代表 詩家 |
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