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軼事 補充講義 | 教學講義(三)

2009-10-20 22:20:19


http://blog.sssh.tp.edu.tw/forchin/1170

左忠毅公軼事  補充講義
 

(一)  國學常識──桐城派古文

1.      代表人物-桐城三祖

        方苞、劉大櫆、姚鼐

2.      文學主張-

(1)    方苞,桐城初祖,首倡「義法」,強調文章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提出「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為道德文章的理想境界。

(2)    姚鼐,主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形成桐城派的古文理論體系,為桐城派集大成者。

3.      唐宋古文運動以後重要的散文流派

流派名稱

得名由來

文學主張

代表人物

唐宋派明嘉靖年間)

以推崇散文而得名。

反對當時「文必秦漢」的偏狹主張,認為散文是秦漢古文的繼承和發展,明確肯定了八大家的地位。

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

桐城派清康年間)

以代表人物皆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主張效法左傳史記等先散文和唐宋散文,講求「義法」。

方苞劉大櫆姚鼐

陽湖派清乾年間)

以代表人物多江蘇陽湖人而得名。

實為桐城派的支流。思想較活潑,主張孔孟程朱之外,兼採諸子百家;為文兼取駢文之長。

惲敬張惠言李兆洛

湘鄉派清咸年間)

以開創人曾國藩湖南湘鄉人而得名。

也是源自桐城派。認為古文創作應兼取賦的氣韻,主張剛柔相濟,奇偶互用。

曾國藩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

侯官派初)

以代表人物皆福建侯官人而得名。

大抵不離桐城派宗旨。嚴復林紓用古文分別翻譯西洋學術著作及小說,有名當代。

嚴復林紓陳衍吳曾祺

 

4. 方苞、劉大櫆、姚鼐、曾國藩之比較

人 名

時地

字 號

學 術

備 註

桐城三祖

方 苞

桐城

號望溪

1.論學以宋儒為宗,為文嚴標「義法」,「義」指內容,「法」指形式。

2.文以「雅潔」著稱。

3.「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

1.桐城派初祖。

2.劉大櫆、姚鼐承其理論,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

劉大櫆

號海峰

1.長於古文,精於詩歌。

2.為古文,主義法、神氣,講究字句音節。

前承方苞,後起姚鼐,為桐城派關鍵人物。

姚 鼐

稱惜抱先生

1.治學以義理為主,兼及考據、詞章。

 

1.受業於劉大櫆。(師生關係)

2.桐城派集大成者

曾國藩

湘鄉

 

諡文正

1.治學主張義理、詞章、經濟、考據四者兼顧,而特別強調經世致用。

1.湘鄉派之祖。

 

   

(二)  時代背景

1.      左光斗事蹟

(1)    移宮案:光宗駕崩後,熹宗嗣立,先前光宗寵幸之李選侍欲挾帝攬權,不肯搬離乾清宮,熹宗只得仍居慈慶宮。左光斗上疏議其不合名分,李選侍令群臣奏疏,先送乾清宮,再進慈慶宮,得左光斗疏,大怒,欲加嚴譴,數遣使召左光斗,光斗曰:「我,天子法官也,非天子召,不赴。」李選侍愈怒,邀熹宗至乾清宮議之,熹宗不肯往,取光斗疏視之,心以為善,並逼李選侍移宮,光斗因此免禍。當是時,宮府危疑,人情驚懼,然在左光斗與楊漣協力之下,熹宗得以順利接掌政權,對安定朝廷,功勞甚大,由是朝野並稱為「楊左」。

(2)    彈劾魏忠賢:熹宗昏庸,寵幸宦官魏忠賢,朝政日非。左光斗與楊漣於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十一月,草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罪狀,不料為魏忠賢所偵知,先削除二人官職,繼而又誣賴其與朝臣勾結,黨同伐異,招權納賄,逮之入獄,嚴刑拷打。兩人飽受酷刑摧殘,於天啟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為獄卒所斃。直至思宗繼位,魏宗賢伏誅,朝廷乃追贈左光斗右都御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諡為忠毅。

 

2.      史可法二、三事

(1)   據明史、南疆繹史書的記載,史可法之母尹氏因夢見文天祥而生史可法。此種說法雖出於附會而未必可信,但史可法之忠義實可與文天祥相比擬,則斷無可疑。並據載,史可法軀小、面黑、貌陋,語不能出口;然目有光,好誦讀,性精明,有大志,喜經世方略。

(2)    史可法繼室楊氏(始娶李氏,早卒)以史可法年四十二而無子,擬為置妾,史公太息曰:「王事方殷,敢戀兒女計乎?」堅拒不允。後以堂弟史可程之子炤青為嗣,並收其副將史德威為義子。

(3)    史可法堅守揚州,城破之日,刀自刎,為部將雙手環抱而未死,乃令史德威助己成仁,德威不忍。清兵擁至,大呼曰:「史可法在此!」遂被執。滿清主將多爾袞勸其效洪承疇投降,史公堅拒,曰:「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劈尸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州百萬生靈,既屬於爾,當示以寬大,萬不可殺。」臨死而猶以揚州百姓為念。可惜清人不知恤民,於揚州大開殺戒,屠戮甚慘。王秀楚有揚州十日記記其事。

(4)    揚州易君左曾撰梅花嶺歌,以歌頌史可法之忠烈,茲錄於下,以供參考:梅花嶺下埋忠骨,梅花嶺上唯痛哭。壯士頭顱烈士心,梅花片片飛香霧。國亡家破那有身,男兒立志掃胡塵。飛來香霧都成血,尋入梅花不見人。斯人已足垂千古,梅花紛紛落如雨。獨登嶺上弔梅花,今日誰人史閣部。綠揚城郭是揚州,淘盡興亡古渡頭。唯有梅花照明月,天南哀角幾時休。

(5)    揚州史可法祠聯:

    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坏故土還留勝國衣冠。( 黃文函

    殉社稷,只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南坏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佚名)

 

3.      張獻忠

(1)    張獻忠是個殺人魔王,四川人被他殺掉的幾乎有四分之三,屍體堆積如山。現在四川還有一個「七殺碑」,題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據說是張獻忠所寫的。

(2)    崇禎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十一月,張獻忠以成都為西京,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與清軍鏖戰。順治三年(西元一六四六)十二月,在西充縣為清軍所擒殺。他的餘部在李定國人的領導下,四處流竄,後來歸附桂王,參加抗清陣營。張獻忠死後,有一位吳興人到西充縣任縣令,無意中發現當初張獻忠駐兵治事的官府中有好幾罈醃肉,上題「御用」二字,就拿來食用,後來發覺味道不對,追查之下,原來是用人肉醃製而成的,結果病了好幾個月才痊癒。由此可見張獻忠不僅好殺人,而且還嗜食人肉呢!
 

(三)  課文深究

(一)左光斗選拔史可法四個環節:覓才——惜才——選才——譽才

 

        “風雪嚴寒”   

覓才                   左光斗四出奔波尋覓人才的急切心情

       “從數騎出”   

 

      “解貂履生”    

惜才                   這些精湛細節描寫在“公閱畢”後出現,左光斗憐才之意一目了然

       “為掩護”     

 

      “瞿然注視”     

選才                    這兩個細節描寫,生動地反映了左光斗對人才的賞識。

       “面署第一”    

 

      “他日繼吾志事者,唯此生耳”    兩相對比,可見左光斗把史可法視作效忠國家的

譽才                                   良才,自己事業的繼承者,反映了左任人唯賢的

“吾諸兒碌碌”                   磊落胸懷。

 

(二)重要字義辨析

ㄨㄟˊ

無、沒有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暗中、隱約。表示動作或行為在隱匿狀態中進行

「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軼事〉

引入,「微」指左公處。〈左忠毅公軼事〉

 

衰微、沒落

世衰道「微」〈廉恥〉

細小

具體而「微」

卑賤、低賤

儻急難之用,敢效「微」軀。〈與韓荊州書〉

猥以「微」賤,常侍東宮。〈陳情表〉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陳情表〉

精妙幽深。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書經大禹謨)

略、略微、稍、稍微。表示動作或行為的程度輕微

「微」感不適

 

ㄘㄨㄥˊ

跟隨。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論語公冶長)

依順。

從命、服從。

參與。

投筆從戎。

ㄗㄨㄥˋ

使……跟隨。

從數騎出。

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者。

從兄弟、從伯叔。

 

ㄧˇ

「以」指撥眥<左忠毅公軼事>

或勸「以」少休<左忠毅公軼事>

憑藉(身分、職權、名位……

史公以鳳盧道奉檄守禦<左忠毅公軼事>

而、且,表並列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論語‧為政》

有池窪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而來、以便於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因為、由於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以」吾一日長乎爾《論語‧先進》

行為

視其所「以」,察其所安。《論語‧為政》

根據、依照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以為

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論語‧衛靈公》

而誰「以」易之《論語‧微子》

 

()課後練習

1.      下列「 」內文字,讀音相同的是 A「瞿」然╱「矍」鑠╱「衢」道 B長「鑱」╱「饞」嘴╱「攙」扶 C支「拄」╱「炷」香╱「麈」尾 D「幄」幕╱優「渥」╱「齷」齪。

2.      史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與下列何句呼應 A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B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 C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D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

3.      「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句中「漏鼓移則番代」意謂 A每至深夜,則枕戈待旦 B時刻轉移,就請番兵更替 C每過一更,則輪番替代 D刻漏滴盡,就輪擊戰鼓。

4.      下列「 」內的字,意義兩兩相同的是 A吾上恐「負」朝廷╱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 B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C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孰「為」夫子 D「更」敝衣草屨╱使將士「更」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