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夜奔 | 學習講義

2009-11-02 13:13:34


http://blog.sssh.tp.edu.tw/suchen4290/1264

林沖夜奔   補充講義

  ()小說流變表

項目

   

緣起

1.「小說」一詞,始見於莊子外物

2.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先秦

1.中國古代小說,以燕丹子最古,但不知作者姓名。

2.神話、寓言

(1)神話:山海經(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鲧禹治水),穆天子傳。

(2)寓言:神話中託寓深遠的則蛻變為先秦諸子書中的寓言故事,如莊子(庖丁 解牛埳井之蛙)、韓非子(守株待兔、齊桓服紫)、呂氏春秋(刻舟
 求劍、
   荊人表水)、孟子(揠苗助長、齊人乞墦)、戰國策。

漢魏

六朝

1.性質:屬筆記小說。

2.特色:雖名為小說,實皆零星記事,全無完整之結構。

3.種類:(1)神異鬼怪類:張華 博物志、干寶 搜神記。

    (2)名人舊事類: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

    (3)零星掌故類:西京雜記(題名劉歆作)。

唐代

1.性質: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又稱「傳奇」,多保存於宋 李昉 所輯太平廣記中。

2.特色:唐代小說已有整個結構之故事,多取材於現實生活。

3.分類:(1)愛情類:白行簡 李娃傳、元稹 會真記(鶯鶯傳)、陳鴻 長恨歌傳。

    (2)豪俠類:袁郊 紅線傳、杜光庭 虬髯客傳。

    (3)神怪類:陳玄祐 離魂記、沈既濟 枕中記、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

宋代

(1)傳奇:多仿唐人作品,如綠珠傳。

(2)話本:宋人小說以「話本」最出色,以京本通俗小說為代表。

        另有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前身)、大宋宣和遺事(水滸傳前身)。

※傳奇是文言短篇小說,話本是白話短篇小說。

元代

1.性質:元代開始發展章回小說

2.代表:(1)最著名的水滸傳,元施耐庵所作。

    (2)最通行的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所作。

明代

1.依「體制」分類:

 (1)短篇小說:

  三言:為馮夢龍所輯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二拍:為凌濛初所作 拍案驚奇初刻、二刻兩書。

  ƒ今古奇觀:為抱甕老人就三言、二拍中,選出四十篇輯成。

 (2)章回小說:多趨於神怪之作。如許仲琳封神演義、吳承恩西遊記等。

2.依「內容」分類:

 (1)社會性:三言、二拍、今古奇觀、金瓶梅(蘭陵笑笑生)。

 (2)神怪性:封神演義、西遊記。

清代

1.章回小說為主流:曹雪芹紅樓夢、吳敬梓儒林外史、李汝珍鏡花緣、文康 兒女英 雄傳、石玉崑三俠五義等。

2.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則頗似唐人傳奇。

3.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 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4.翻譯小說:法小仲馬茶花女遺事(林紓)

    註:四庫全書將小說置於子部,但不收章回小說

 

◎中國三大說話寶典: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

  金聖嘆天下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

  李漁 小說界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二)小說界四大奇書:清朝李漁提出「小說界四大奇書」:「奸淫怪盜,三金遊水」。

書名

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

金瓶梅

時代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作者

施耐庵

羅貫中

吳承恩

蘭陵笑笑生

內容

1.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2.寫宋江等一○八條好漢,為保全性命,不得已落草為寇,嘯聚 梁山泊的故事。

3.宋江在史上確有其人,梁山泊確有其地,然 故事則為虛構。

1就三國志改寫的歷史

  演義故事,反映元代

  民族對立,闡發漢賊

  不兩立的思想。

2.以繼承漢朝皇室之劉備蜀漢為中心,將三 國以來「說三分」的故事加以統整而成。

1.寫唐三藏赴西域取 經的故事,益以虛 構幻想之作。

2.藉佛教故事改編卻不重佛理,反而大言其變化萬端,降 伏妖魔之事。

1「貪、嗔、癡」乃人 性之三惡,故假水滸  傳中一段故事加以渲  染。

2以西門慶為中心的

  淫亂行徑,對明代社 會紊亂黑暗與奢靡, 作最強烈的諷刺與批

  判。

類型

俠義(盜);怒書

歷史(奸)

神怪(怪);悟書

世情(淫);哀書

前有

所本

大宋宣和遺事

三國志、話本、全相三國志平話

大唐玄奘法師西天取經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鋪陳而成

特色

最早的白話章回俠義小說

流行最廣最深入民間的白話章回歷史小說

反映明朝中後期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三)故事背景

水滸傳前面幾回寫衙內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林沖的妻子,林沖欲揮拳懲戒惡人時,見是太尉之子,「先自手軟了」,安於現狀、隱忍求全的性格戰勝了正直勇武、積極好義,只能氣憤的慨歎「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但高俅父子並不因此而稍有收斂,一再的逼迫,使林沖受到更大的侮辱;並在好友陸謙的設計下誤入白虎堂,遭到刺配滄州的命運。陸謙又暗使公人在刺配途中殺害林沖,幸得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才倖免於難。第九回是林沖個性轉變的關鍵性篇章。刺配前往滄州前,在妻子與岳父的苦求下,林沖還是決定以「隱忍」來解決問題,以圖有朝一日「掙扎回來廝見」,因此在路上忍受差人的打罵、折騰;即使在野豬林差點喪命,他也未曾有過殺了欺壓他的官差的念頭,而且還為官差向魯智深求情;甚至在滄州草料場時,還是苟安求全,因此他有心修屋,不作他想。在這期間林沖也曾買了解腕尖刀想找陸謙算帳,可見林沖正面臨「忍」與「憤」的掙扎。只是高俅父子不置林沖於死地終不肯罷休,於是有了陸謙富安的火燒草料場。在這生死存亡、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林沖終於認清現實,發揮個性中積極勇敢、堅決不屈的一面,再沒有絲毫的猶豫,奮起反抗不義,由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變為與朝廷勢不兩立的梁山草寇,成為一個真正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四)水滸傳人物探討:

  (1) .高俅父子:

 (A)水滸傳第一回為楔子,第二回正文一開始就先從高俅發迹寫起,揭露北宋末年官場貪腐實

     況,暗寓全書「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旨。金聖嘆在水滸傳第一回裡批道:「一

     部大書七十回,將寫一百八人也,乃開書未寫一百八人,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

     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B)高俅出身開封府「浮浪破落戶子弟」,原是個幫閒浮浪,為惡鄉里的地痞流氓,只因踢得

     好毬,大受端王賞識。不久端王登基為帝(宋徽宗),高俅搖身成為朝中權貴,與蔡京、

     童貫等人把持朝政,狼狽為奸。

 (C)高衙內為高俅發迹後所收的螟蛉子(義子、養子),這廝倚仗高俅的太尉權勢,專愛淫玷

     人家妻女,被稱為「花花太歲」。林沖的災難就從高衙內看上他美麗的妻子開始。

  (2) 花和尚:魯智深【仁】

     原名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惡

     霸鄭屠戶,因而落髮為僧,以避官府追捕。但其莽撞豪俠 的個性,難守佛門清規,後更因
  
 救林沖,遭高太尉追捕,連和尚也當不成,只得落草為盜。明小說評論家李贄稱他「勇人」

    、「仁人」、「活佛」;金聖嘆讚:「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  

       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

玉鎖。咦!錢塘江訊潮來,今日方知是我。」這是莽和尚魯智深的結局,杭州六和寺中,中

秋滿月之時,留下此偈,圓寂休止。

  (3)及時雨: 宋江【忠】

  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急公好義,

   喜結交江湖英雄,人喚為「及時雨」。晁蓋等人劫生辰綱事發,遭官府緝捕,幸得宋江事先

   告知,晁蓋等逃至梁山。為答謝宋江搭救,晁蓋派人送來書信及酬金,不料卻落入小妾閻婆

   惜之手,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發配江州,而後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

   得梁山好漢劫法場,救了宋江,至此宋江也不得不落草梁山。晁蓋死後,成為梁山首領。

   但他是一個「權謀」的政治人物,懂得善用力的威望與形而上的政治神話,來鞏固自己的地

   位,堅持「忠義兩全」,主張接受招安以圖「封妻蔭子」,埋下梁山泊覆亡的悲劇,最後宋

   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

  (4)坎坷的武行者:武松【義】

  《水滸傳》七十回中,他一個人就占了十回,贏得武十回的稱譽。梁山英雄一百零八人,作

者刻劃人物,自有他輕重不同的差異,其所以特別重視,不惜以七分之一的篇幅來著力介紹

的人物,偏愛之因,是這位人物的個性與內心世界,表徵了作者創作意識的重點。這位「頂

天立地、噙齒帶髮男子漢」在柴進莊上,與宋江邂逅相識,兩人一見如故。在宋江是喜愛他

光明磊落、雄壯勇武;在武松,可憐他孤身飄零江湖,惟一的親人只是一個「三寸丁穀樹

皮」老實醜陋的兄長武大。

    武松上了二龍山,與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兩位在一起。魯、楊兩位都是一等傑出人

物,二龍山自成格局,與梁山大寨「和而不同」。宋江主導梁山之後,屢次作書招請入夥,

三位英雄卻不曾應命,直到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時,才有「眾望虎同心歸水泊」之

舉。 轟烈的武十回自此沉寂,那是為何?那是為了他沉重的感傷!

    感傷是為人生常見的樣態,凡是曾做過一些事的人大都難免有之。做得很好會感傷自憐,做

    得不好會自責感傷。如武松者:屬於他的多次復仇殺人,儘管復仇理由正當,但確是做得太

  「過」了,如殺潘金蓮,是為一過。孟州營只為江湖道義,不顧是非去助施恩,是為二過。鴛

    鴦樓頭,濫殺無辜,是為三過。這些事,對一個沒心肝的強徒來說也許不算是什麼:但對明

    理的武松來說卻是不然,清夜捫心,能無悔疚!(節錄自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

 

(五)象徵

  (1)火:

     小說中寫到林沖被調往管理草料場,而草料場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不厭其煩地寫

「火」。從林沖推開草料場大門,一眼瞧見老軍在「向火」。老軍盤點移交時,特將「火盆」

借給林沖,而後「火盆」、「火炭」、「火種」接續寫「火」,林沖烤火仍覺得冷,襯托出

「天寒」。又由於烤火不勝寒,林沖才想到喝酒以禦寒,這是以林沖的「心上寒」,進一步

去強化「天寒」的效果。林沖取暖的微弱火苗,其實也是他頑強求生欲望的象徵。但這些「

火」都完全滅了,連一點火星都沒有,暗示林沖心中的火也漸漸熄了。同時,這一筆交代,

除凸顯林沖為人小心精細的一面,也暗示後文草料場的火是別有用心地縱火,絕非火盆中的

火所蔓延而引起的。到草料場大火燃起,林沖「心火」也熊熊燃起,復仇之火讓他堅定意志,

不再猶豫,手刃陸謙等人

(2) 解腕尖刀

   林沖的「解腕尖刀」在小說中曾三度出現,首先林沖妻子受騙,差點遭姦辱,林沖就曾帶

解腕尖刀要殺陸謙;來到滄州,當李小二提到東京來人可能是陸謙時,林沖馬上又買了解腕尖刀要尋仇;最後這把解腕尖刀成了剜下陸謙之心的利器,可說是林沖復仇的象徵。買下尖刀,是林沖性格趨向堅強,面對現實的起點。作者一再描寫林沖刀不離手,成為貫串全文的線索

(3)雪:

   從林沖辭別李小二前往草料場時,天上就「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捲下一天

大雪來」;林沖來到草料場,只見那草屋「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凍得實在受不了,於是只好「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出去打酒。打酒回來,小屋已被大雪壓得崩塌,不得已只好遷往山神廟。「漫天風雪」與「生火不著」烘托出林沖所面對外在環境的惡劣。

 

 

 

結語本文中共有十六次寫到「火」,十二次寫到「雪」。自12段起多次寫林沖「尋思」、「想起」,至此段的林沖「自思」,所有內心的語言,無非是林沖這一孤寂的靈魂,面對醜陋的現實時,無助無奈的忖度。當親耳聽得三人毒計, 此段「大喝一聲」,實為石破天驚的怒吼,這是正義的覺醒與呼聲,林沖終於敢正面面對封建統治階級所有的不公不義,血刃三人,奔走梁山。至此明顯呈現「官逼民反」的主題。(金聖嘆評此小節曰:「以一個人殺三個人,凡三四個回身,有節次、有間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瑣。真鬼於文,聖於文也。」

 

(六)後續概說:

  林沖當夜醉倒在雪地上,被誤為偷米賊而被莊人懸吊,幸遇小旋風柴進解危,不久因朝廷懸賞通緝,透過柴進介紹,只得前往投奔梁山。大雪中在朱貴的酒店,深感「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寂寞,因感傷懷抱,問酒保借筆硯來,乘著一時酒興,向那白粉壁上寫下八句: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林沖投奔梁山泊,從此開始了他的落草生涯。

 

(七)歇後語

    1梁山兄弟──不打不相識;越打越親                                            2.梁山的軍師──無(吳)用

    3.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4.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痛快

    5.魯達出家──花和尚                                                                       6魯智深醉打山門──個個都怕

    7.魯智深倒拔垂楊──好大的力氣                                                   8.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夠義氣

    9.武松打虎──藝高膽大                                                                 10.老虎撲食──三股勁

   11.武松鬥殺西門慶──扔他出去                                                    12.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13.李逵升堂判案──亂打一通                                                        14.李逵斷案──強者有理

   15.景陽岡上武松遇大蟲──不是虎死,就是人傷

  

※林沖夜奔 聲音的戲劇   (節錄)                        楊牧

 

第一折 風聲.偶然風、雪混聲 

 

    等那人取路投草料場來    我是風,捲起滄州一場黃昏雪只等他坐下,對著葫蘆沉思

   我是風,為他揭起一張雪的簾幕,迅速地 柔情地,教他思念,感傷 

    那人兀自向火   我們兀自飛落   我們是滄州 今夜最焦灼的風雪,撲打他微明的竹葉窗。

   窺探一員軍犯:   教他感覺寒冷   教他嗜酒,抬頭  看沉思的葫蘆   這樣小小的銅火盆  

   燃燒著多舌的山茱萸  訴說挽留,要那漢子憂鬱長坐。「總比看守天王堂強些……」

  

   好寥落的天氣我們是   我們是今夜滄州最急躁的風雪  這樣一條豹頭環眼的好漢

   我是聽說過的:廟還願  看那和尚使禪杖,喫酒,結義  一把解腕尖刀不曾殺了虞候。

   這樣一條好漢  燕頷虎鬚的好漢,腰懸利刃  誤入節堂。脊杖二十  刺配遠方

   撲打馬草堆,撲撲打打  重重地壓到黃土牆上去  你是今夜滄州最關心的雪

   怪那多舌的山茱萸,黃楊木 兀自不停地燃燒著  挽留一條向火的血性漢子

   當窗懸掛絲簾幕  也難教他回想青春的娘子  教他寒冷抖索   尋思嗜酒

   五里外有那市井  何不去沽些來喫?

 

第三折乙 林沖聲

 

想我林沖,年災月厄  如今不知投奔何處   雪啊你下吧,我彷彿奔進你的愛裡,風啊

你颳吧,把我吹離這漩渦。廟裡三顆死人頭  東京更鼓驚不醒一場琉璃夢。仗花鎗

林沖,不知投奔何處  且飲些酒,疏林深處避過官司,醉了不如倒地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