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補充講義 | 學習講義

2010-08-30 12:48:48


http://blog.sssh.tp.edu.tw/suchen4290/2404

元曲  補充講義

一、曲興盛的原因

  1詞的衰頹。                      2元儒學不興,文人以酒詞自慰。

3受到外族音樂影響。              4元朝以劇、曲為考試科目。

註:元代身分階層明確:ㄧ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誇荐。老天只忒心偏,愚和賢無分辨。挫折英雄,

  消磨良善,越聰明越寒蹇。志高如魯連,德過如閔騫,依本分只落得人輕賤。(無名氏 朝天子志)

二、散曲、劇曲比較

類別

細別

 

       

科白曲

盛行時期

 

小令

係單牌曲

元人稱葉兒

只用一曲,如詞之小令,但句中可加襯字

只有曲,

無科白

-前期:質樸自然(關白馬為代表)

元-後期:騷雅典麗(二張貫喬為代表;

  喬張稱雙璧

套曲

又稱散套、

套數

合一宮調諸曲為一套,自成首尾

只有曲,

無科白

 

雜劇

又稱北曲

大抵每本四折,每折換一宮調,一韻到底,四折之中,由首至尾一人獨唱

角色:旦♀、末♂、淨(多疑粗魯)、丑、雜

科白曲

元:關白馬鄭王

 

傳奇

又稱南曲

大抵十餘齣以至數十齣,可換韻,不限獨唱,可對唱,亦可合唱

角色:生、末、旦、貼、淨、丑、外

科白曲

明:五大傳奇;

    玉茗堂四夢

清:南洪北孔

 

三、詩、詞、曲比較

 

名稱

體製

句型

平仄  韻法

音樂

風格 內容與題目

近體

今體詩

絕句:4句;律詩:8

排律:八句以上限雙數

五七言

音分平仄

不可換韻

可誦

不入樂

詩「莊」:雅潔

詩題與內容相關

樂府、詩餘、長短句、倚聲、曲子調

小令(令):58字以下

中調(引、近):59-90

長調(慢):91字以上

長短句

句數定

音分平仄

依譜可換韻

合樂

詞「媚」:婉約為正宗  豪放為變格

詞牌與內容無關

樂府、詞餘

散曲:小令、
散套

劇曲:雜劇、
傳奇

長短句

可加襯字

北曲:平上去

南曲:平上去入

 

合樂

曲「俗」:詼諧淺俗

曲牌與內容無關

 

四、散曲作家簡介

(一)關漢卿

1.作者:關漢卿-元劇第一大家;亂世浪子、本色派。多才多藝、浪蕩玩世、堅毅不屈。

  元曲成就:以雜劇名世,是元代雜劇的奠基者;其散曲創作亦佳,風格不一,寫情、設景均獨
      樹一格。
  大抵豪放自然,不假雕飾。現存雜劇作品有竇娥冤拜月亭等。

  王國維宋元戲曲:「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
     第一。」

    賈仲明《錄鬼簿》挽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捻雜劇班頭」

2.作品欣賞:

*<一枝花  不伏老>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
 、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
 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燕作
 、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予我這幾般兒
 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
,那期間才不向煙花路上走。

語譯:我這身飽歷風霜,久經磨練的身軀,就好比那蒸不爛、煮不透、搥不扁,炒不爆、響璫璫的
銅豌豆。鑽入了那軟綿綿的美麗圈套,就無論如何再也解脫不了。我就喜歡賞玩那名園中月,喝著
東京美酒,賞著洛陽名花,更與名妓相往來。不論圍棋、踢球、打獵、逗趣、歌舞、吹奏、歌唱、
吟詩、象棋,我樣樣都來。哪怕是牙落了、嘴歪了、腿瘸了、手折了,仍然不能停止我追求這些天
生就會上癮的癖好。除非呀,到了閻王召喚、神鬼來勾、魂歸地府、一命嗚呼的那時候,我才不往
青樓妓院那兒流連。

*<大德歌  春夏冬>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
 燕鬥銜泥。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繫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
 岩岩羞戴石榴花。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裡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裡冷落誰瞅問,
 好一個憔悴的憑
欄人。

*<四塊玉  閒適二首> <四塊玉  別情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老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
    快活。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拂袖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3.<大德歌  秋>補充: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李煜 長相思>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 更漏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淒清,點滴淒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 采桑子>

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聶勝瓊 鷓鴣天>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 一剪梅> 

 

(二)馬致遠

1.作者:馬致遠,晚號東籬,蓋效法淵明退隱之意。浪漫派、曲狀元、頹廢名士-厭世不厭生。

  仕宦生涯前後約二十年:「世事飽諳多,二十年飄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 此後便歸隱
     山林,以作曲
度其餘生。雙調清江引云:「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正是其生
    活寫照。
 

小令作品<天淨沙>為秋思之首王國維 元劇之文章 :「天淨沙小令,純是天籟,彷彿唐
    人絕句。」
  著有東籬樂府漢宮秋》。

2.作品欣賞:

夜來西風裡,九天雕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不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南呂 金字經>

綠鬢衰、朱顏改,羞把塵容畫麟臺,故園風景依然在。三頃田、五畝宅、歸去來。
  
四塊玉 恬退

四塊玉 歎世

    兩鬢皤、中年過,圖甚區區苦張羅?人間寵辱都參破,種春風二頃田,遠紅塵千丈波,
  倒大來閒快活。

*<瀟湘八景組曲>

  南傳信,北寄書,半棲近岸花汀樹。似鴛鴦失群迷伴侶,兩三行海門斜去。 (平沙落雁)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山市晴嵐)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簑歸去。  (江天暮雪)

  蘆花謝,客乍別,泛蟾光小舟一葉。豫章城故人來也,結末了洞庭秋月。   (洞庭秋月)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瀟湘夜雨)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煙寺晚鐘)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掛柴門幾家閑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漁村夕照)

*<夜行船  秋思四首>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
  提一恁裝呆。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竹籬茅舍。

蛩吟罷一覺纔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
  攘攘蠅爭血。
  裴公綠野堂(裴度),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
  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
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著):便北海(孔融
  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三)白樸

1.作者:白樸-濁世君子、文采派

  王博文<天籟集序>:「未幾,生長見聞,學問博覽,然自幼經喪亂,倉皇失母,便有山川滿目
 之歎,逮
亡國,鬱鬱不樂,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適意。中統初開府史公將以所業薦于朝,再三
 遜謝,栖遲衡門,
視榮利蔑如也。」作品:天籟集(詞集)、天籟集摭遺(曲集)、
梧桐雨》。

2.作品欣賞:

長醉後妨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麴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寄生草 飲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及早冠宜掛。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慶東原>

*<天淨沙>四首
(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夏)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幮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冬)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劉大杰稱春秋二首「寫景細密,文詞雅麗,自是由詞句中融化出來,而成為後來張、
      喬、騷雅一派的
先聲。」而羅錦堂則以為(秋)一首,可與馬致遠之「枯藤老樹」
      相比,稱為秋思雙絕。

3.<沉醉東風  漁父詞>補充:              

碧波中范蠡乘舟。殢(ㄊㄧˋ,沉溺)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
   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
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
   伯子公侯。   
<盧摰   蟾宮曲>

萬頃雲濤風月,養吾生老饕,江湖歌楚客離騷。溪童道:蓑衣是草,不換錦宮袍。
  
<喬吉 滿庭芳 漁父詞

倦卻詩書上釣船,身披蓑衣執釣竿,棹向碧波深處幾重灘。<敦煌曲子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 
  漁歌子>

 

五、其他大家簡介:

1.張可久-曲壇宗匠張可久小山;一說字可久,號小山。早年為小吏,因久不得志,
   遂無意仕進,縱情詩
酒,放浪山水間,晚年隱居杭州西湖,吟詠以終。畢生致力散曲創作,
  數量居散曲家之首。善於擷取前人
詩詞名句入曲,作品有明顯詞化傾向作品以騷雅
  蘊藉為主
,著有《小山樂府》

*<賣花聲 懷古虞姬、曹操、班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
 一聲長嘆。 

*<賣花聲 客況>(馮諼、李廣)

    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謝安,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凄凄
  霸陵古岸。

*<人月圓  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
  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齊天樂 過紅衫兒 道情二首>

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讀書,圖,駟馬高車,但沾著者也之乎。區區,牢落江湖
   ,奔走在仕途。
半紙虛名,十載功夫。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之一)

浮生擾擾紅塵,名利君休問。閒人,貧,富貴浮雲,樂林泉遠害全身。將軍,舉鼎拔山
,只落得自刎。范蠡歸湖,張翰思蓴,田園富子孫,玉帛縈方寸,爭如醉裡乾坤。……」(之二)

※<折桂令 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孟嘉落帽、范仲淹 漁家傲 )

  翠袖殷勤,金盃錯落,玉手琵琶。      (晏幾道 鷓鴣天:翠袖殷勤捧玉鐘)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蘇軾 南鄉子: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秦觀   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邨。)

語譯: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烏紗帽,看到歸雁一行行飛過天空,讓倦客引起思念家鄉之情。
           在慶祝重陽的酒
宴中,有翠袖佳人殷勤招待;大家金杯交錯互相敬酒,美人的玉手彈奏
          著琵琶。年年的秋風吹白了頭髮,人漸漸衰老了;過去的美好事物不再,一如黃花凋謝
        ,蝴蝶也因為不認得路而憂愁。回頭看看天涯路,只見天邊一抹斜陽,點綴著幾隻寒鴉。

 

2.張養浩-能詩,工散曲,厭倦宦海浮沉,棄官歸隱。散曲作品或描寫山林景物,田園意趣,
   意境開闊,風格
趨於清麗婉約;或敘述仕途高惡,官場黑暗,格調曠達俊朗;抨擊現實關
   心民瘼之作,感情沉鬱,氣勢雄渾。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
     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關懷古>

班定遠(班超)飄零玉關,楚靈均(屈原)憔悴江干。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
   (
華亭鶴唳)。 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沉醉東風>

功名事一筆都勾。千里歸來,兩鬢驚秋。我自無能,誰言有道,勇退中流。柴門外春風
    五柳,
竹籬邊野水孤舟。綠蟻新篘(ㄔㄡ),瓦缽磁甌,直共青山,醉倒方休。< 折桂令>

ㄧ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ㄧ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捲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水仙子.詠江南>

 

3.其他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

  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無名氏 醉太平】  【貫雲石 清江引  惜別】↓

*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姚燧  凭闌人 寄征衣】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喬吉   天淨沙】

*奴耕婢織生涯,門前栽柳,院後桑麻。有客來,汲清泉,自煮茶芽。稚子謙和禮法,山妻軟弱賢達。

  守著些實善鄰家,無是無非,問甚麼富貴榮華。【盧摰 蟾宮曲】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哪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棉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

  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不覺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裙帶寬三寸。【王實甫   十兒月堯民歌  別情】 

※西廂記簡介

()作者       

西廂記的作者,向來大致有四種說法:關漢卿作;王實甫作;續;續。
金聖嘆本流行後,續幾乎成了定論。王季思根據錄鬼簿初相關材料,作了
比較全面的考證,認為西廂記應出自王實甫手筆;第五本則有部分曲詞
王實甫,因而
懷疑它是從當時民間另一個本子沿襲來的。目前學界一般接受西廂記乃王實甫之作

 

()內容流變

王實甫西廂記,係本於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而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則出於元稹《鶯鶯傳》《鶯鶯傳》,是一文言短篇小說。在這篇傳奇中,張生是
個騙取了鶯鶯的愛情,卻又另娶高門的輕薄書生,鶯鶯則是個飲恨吞聲的悲劇形 象。
但作者
卻維護張生,借張生之口說鶯鶯是『尤物』『妖孽』,而張生「始亂之,終棄之」的卑污行為
卻被美化為「善補過」。這種「女人禍水」的觀點,反映了《鶯鶯傳》思想內容方面存在著嚴
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傳統偏見。
元稹以來,故事經二人的再創作,
無論人物性格、藝術形式、乃至主題意蘊、文 藝格調等,皆有顯著的改變。大抵而言,元稹
鶯鶯傳
為悲劇,描述鶯鶯遭受屈辱與棄擲的命運。 西廂記,為悲喜劇,曲折生動描
寫出鶯鶯生勇於爭取愛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全劇交織著苦痛與喜樂,極宏偉而動人。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是一種有說有唱而以唱為主的文藝樣式。董西廂是在《鶯鶯
傳》 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但它不是一般的改編,而是名副其實的再創作。作者基於「才子佳
人」的思想,改變了張生的形象和鶯鶯的悲劇命運。崔、張共同反抗封建禮教,雙雙出奔,並
獲得了美滿團圓的結局。
全書融情節敘述、細節描 寫、心理刻劃、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簡短
議論於一爐,充分發揮講唱文學的敘事特色;又結合淺顯的詩詞語彙和生動的民間口語,形成
豐富多彩、活潑流暢的語言風格。

王實甫《西廂記》原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驚豔、酬韻、鬧齋、寺警、賴婚、琴心、
賴簡、拷、送別等重要情節和關目雖出於董西廂,但王西廂更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大量剪裁、
改寫,並給予妥貼的安排,使臻圓熟完善之境。其中無論是情節的集中、戲劇的張力、自然場
景的鋪寫、人物形 象的刻劃,或是心理情感的抒洩等,皆有創造性的加工改造。尤其特別凸出
生、鶯鶯紅娘三個具關鍵性的角色,又完整而曲折地寫出生與鶯鶯的戀愛過程、心境,
熱情歌頌了崔、張反抗封建禮教 的叛逆行為,讚美了他們「不戀豪傑,不羨驕奢,自願的生則
同衾、死則同穴
」的愛情追求,並第一次響亮地提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 」的婚姻
理想。
鄭振鐸 文學大綱即云:「西廂記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細膩的在寫生與鶯鶯
的戀愛心境的,似這等曲折的戀愛故事,除西廂記外,中國無第二部。」

()藝術成就

西廂記在藝術上有極高成就。它情節曲折,波瀾起伏,懸念叢生,引人入勝。全劇主要有兩條矛
盾衝突線,這兩組矛盾錯綜交織,相互發展,使整個劇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給人山重水複、柳
暗花明之感,獲得了強烈的戲劇效果。更值得稱道的是,西廂記曲詞典雅華美,嫵媚綺麗,作者常能
結合劇情,寫景抒情,緊密交融,構成濃郁而悠長的詩境。正因為西廂記文辭優美,詩意淳厚,所以
數百年來,一直享有詩劇的美名。有些文人讚譽西廂記為「雜劇第一」、「北曲之冠 」,是不無道
理的。
清金聖嘆更評為六大才子書之一。

    此外,王西廂並使戲劇三大要素科、白、曲節節緊湊;且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
劇的體製均有所革新和創造: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生主唱,是末本;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是旦本
,其中第三折由鶯鶯主唱,第二折由紅娘主唱;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由紅娘主唱,是旦本;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第一折由生主唱,第二折由紅娘主唱,第三折由鶯鶯主唱,第四折由生、鶯鶯
人同唱;第五本張君瑞慶團圞:第一折由鶯鶯主唱,第二折由生主唱,第三折由紅娘主唱,第四折
生、紅娘鶯鶯同唱。
以來的一些戲曲小說如東牆記玉簪記牡丹亭紅樓夢等都不同程
度受到影響。

(四)西廂記概要

    故事發生在位於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東三公里的峨嵋垣頭上的普救寺。普救寺地勢高敞,視野
寬闊,是一座千年古剎。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
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寺內的舍利塔更名為
「鶯鶯塔」而名聞遐邇。

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

夫人氏與女兒鶯鶯相國靈柩回籍安葬,因路途阻滯,寄居普救寺。書生張君瑞上朝應舉,路過普救寺,偶遇鶯鶯,驚其美貌,遂借宿寺內西廂,伺機結識。此本寫生初遇鶯鶯,並一再窺伺,帶出鶯鶯動人的美態。又順帶引出鶯鶯侍婢紅娘,寫其聰慧得體,與鶯鶯互相映襯。

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

武將孫飛虎鶯鶯美貌,帶兵來搶劫。夫人承諾,能退賊兵者以女兒許之。生請來故交白馬將軍解圍,不料夫人悔約,在答謝生的筵席上要鶯鶯以兄妹相稱。此本第一折寫鶯鶯得遇生後,芳心暗許,少女情竇初開的情緒困擾,寫得絲絲入扣。第四折寫夫人悔婚,情節出人意表,鶯鶯擲杯抗議,顯示出柔情女子剛烈的一面。紅娘積極支持小姐與生的戀愛,為以下的情節發展作好鋪墊。

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

生一氣之下得病,託紅娘遞簡。鶯鶯回信邀約生前去見面,但在紅娘面前說成是絕交信。二人相見時,鶯鶯忽責生無禮,把他斥退。生病愈重,臥床不起。第三折寫鶯鶯賴簡,把她既愛且懼的心情寫得委婉動人。劇情由此再起波瀾。

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

第一折紅娘鶯鶯探望生,二人終同衾共枕。夫人得知女兒與生私情,拷問紅娘,最後無奈答應二人婚事,但提出生必須得中狀元,始許成婚。生遂上京應試。第二折寫夫人拷紅娘理直氣壯,直斥其非,令夫人詞窮理屈而許婚,紅娘的敢作敢言,至此表露無遺。第三折寫鶯鶯送別,囑生即使不能高中,也必回來,具見她對愛情的堅貞。第四折寫生夢會鶯鶯,再一次從側面寫出鶯鶯對愛情的執著。

第五本   張君瑞慶團圓

生果然高中狀元,但鶯鶯的表兄鄭恒卻造謠說生已被尚書招為女婿。生榮歸,悉破鄭恒奸計,羞慚觸樹而死,生與鶯鶯二人終成美眷。

 

關於本課: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在第四本的第一折是酬简,第二折是拷红,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束缚之间的矛盾,大胆地与张生私下里结成夫妻。在第四本的第一折是「酬簡」,第二折是「拷紅」,鶯鶯終於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束縛之間的矛盾,大膽地與張生私下里結成夫妻。这些使老夫人十分震怒,便把红娘叫来拷问(即有名的拷红片断)這些使老夫人十分震怒,便把紅娘叫來拷問(拷紅)红娘说出真情,并抓住老夫人理亏的要害,她非但不领罪,反而条分缕析地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处置不当。紅娘說出真情,並抓住老夫人理虧的要害,她非但不領罪,反而條分縷析地指責老夫人背義忘恩,處置不當。老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老夫人無可奈何,只得承認既成事實。但老夫人并不就此善罢甘休,找出一个借口,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所以又强令张生立即进京赶考,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但老夫人並不就此善罷甘休,找出一個藉口,「俺三輩不招白衣女婿」,所以又強令張生立即進京趕考,並聲稱「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崔、张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崔、張的愛情又面臨著新的威脅。这折《长亭送别》所表现的,就是在同老夫人的激烈斗争中取得胜利后的这又一次挫折。這折《長亭送別》所表現的,就是在同老夫人的激烈鬥爭中取得勝利後的這又一次挫折。这一折的戏剧冲突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而这一矛盾是通过莺莺送别张生时依恋悲伤的心情表现出来的。這一折的戲劇衝突焦點集中在對科舉功名的態度上,而這一矛盾是通過鶯鶯送別張生時依戀悲傷的心情表現出來的。 莺莺与张生历经磨难,刚刚如愿以偿,又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被逼着昨夜成亲,今日别离鶯與張生歷經磨難,剛剛如願以償,又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而被逼著「昨夜成親,今日別離」。莺莺虽反对张生进京赶考,但在老夫人的压力下,却又无力留住张生,因此内心十分痛苦。鶯鶯雖反對張生進京趕考,但在老夫人的壓力下,卻又無力留住張生,因此內心十分痛苦。另外,她既怕张生不得功名不敢回来,又怕他一旦高中得志,停妻再娶,内心矛盾十分复杂。另外,她既怕張生不得功名不敢回來,又怕他一旦高中得志,停妻再娶,內心矛盾十分複雜。王实甫用他那含蓄蕴藉、带着感伤的情调和清丽色彩的个性化语言,深入细致地表现了莺莺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王實甫用他那含蓄蘊藉、帶著感傷的情調和清麗色彩的個性化語言,深入細緻地表現了鶯鶯這種複雜的心理變化。故这一折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故這一折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


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被迫进京赶考的张生饯行,是这折戏的规定情境。

牛刀小試:

1.閱讀下列散曲,選出敘述正確者:平生淡泊。雞兒不見,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閒鍋灶,任意烹炰。

  煮湯的貼他三枚火燒(烤餅),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開東道。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
(王磐滿庭芳)
 (A)平聲韻與仄聲韻通押 (B)採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 (C)情節著重煮雞待客的細節描寫
 
(D)旨在寬慰童子勿因失雞而自責   (E)以詼諧的口吻塑造雅正蘊藉的曲風。(97指考)

2.以下為兩首元曲:()楚霸王,漢高皇,龍爭虎鬥幾戰場。爭弱爭強,天喪天亡,成敗豈尋常?一

  個福相催先到咸陽,一個命將衰自刎烏江。江山空寂寞,宮殿久荒涼。君試詳,都一枕夢黃粱。(馬

  謙齋塞兒令楚漢遺事) ()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

  在?冷凄凄霜凌古岸。(張可久賣花聲客況)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之「都一枕夢黃粱」,

  用「南柯一夢」的典故 (B)()之「高臥東山」,所憶的對象是謝安 (C)()之「悶來長鋏為誰彈」,

  用「馮諼客孟嘗君」的典故 (D)()之「射虎將軍」,指漢代名將李廣。(94指考)

3.古人常以流水比喻時間不停地消逝,例如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歎。下列同樣是感歎

  時間流逝的選項為: (A)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C)枯藤老樹昏

  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D)悵望西溪水,潺湲奈爾何。不驚春物少,只覺夕陽多 (E)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93學測)

4.白先勇改編湯顯祖牡丹亭搬上舞臺,是近期藝文界的盛事。牡丹亭向以辭藻優美、情致深婉著稱,

  下列牡丹亭的文句,運用景物對比手法,藉春色難留寓託青春易逝的選項是: (A)閒凝眄,生生燕

  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B)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C)遍青山啼紅了杜

  鵑,荼蘼外煙絲醉,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D)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

  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93指考)

5.「用典」是古典詩詞常見的表現方式。下列詩詞句子用典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天子三章

  傳,陳王七步才」用「曹植」的典故 (B)「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用「孔子」的典故 (C)「千

  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用「白居易」的典故 (D)「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白樸」的典故 (E)「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用「屈原」的典故。(92指考)

6.下列關於詞、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北曲的四聲是平、上、去、入 (B)詞、曲原可入樂,

  都屬音樂文學 (C)相對於詞而言,曲的語言比較通俗、淺顯、自然、接近口語 (D)一般來說,詞不

  能隨意增加襯字,曲可以有襯字,而曲的襯字大都用在句尾 (E)詞、曲的句式,在其格律內可以長

  長短短,不必通首都是四言、五言或七言。(96指考)

7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善用古詩描寫田園生活情趣,其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

  實美。」請根據內容風格及韻文相關常識,判斷下列何者是淵明的詩句:(A)夕陽下。酒旆閒,兩三

  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B)小徑紅稀,芳郊綠偏,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C)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

  清溪何處邊?」 (D)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

  乖。  (95中聯模)

  8.元末明初的南戲《琵琶記》,對明清兩代的傳奇創作有深遠影響,其作者高明在副末開場時說:「

  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今來古往,其間故事幾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瑣碎不堪觀。

  正是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這段文字點明了高明的何種創作理念?(A)風花雪月的作品宜有真

  性情 (B)文學作品的內容須重德風教化 (C)戲曲的創作與搬演妨礙風化不宜推廣 (D)創作者本身

  須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9北聯模)

9.古人詩歌有以紀錄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為主題者,近似於現代的報導文學,下列何者可以稱得上是

  該時代的報導文學作品?(A)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王侯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B)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C)春風一夜到衡陽,楚

  水燕山萬里長。莫怪春去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D)雲埋山麓,雨傾如注,水田歡笑乾田怒。穀

  才鋤,麥斷熟,兩般兒總是妨農務,做莊家看來沒分福。晴,也是苦;陰,也是苦 (E)結髮為君妻,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

    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

    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93北聯模)

  10辛棄疾作詞,好用典故,「掉書袋」是他的毛病,卻也正是他的長處,經史書籍,任意驅使,寫來

  一點不露痕跡,自成天然好詞。下列〈賀新郎〉一詞,幾乎無一字無來歷,但通篇看來,卻絲毫沒

  有扞格不入之處。試選出典故出處敘述正確之選項: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

  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功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

  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A)「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化用弘一大師李叔同〈送別〉:「知交半零落」

 (B)「白髮空垂三千丈」化用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C)「江左沉酣功名者」典出自蘇軾〈和陶淵明飲酒詩〉:「道喪士失己,出語輒不清,江左風流人,

      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沉酣功名者」即指陶淵明

 (D)「回首叫,雲飛風起」套用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

     兮守四方。」藉以顯露辛棄疾之英雄本色,萬丈豪情

 (E)「知我者,二三子。」典出《論語》:「二三子以我為隱乎?」此處借指眼前山水丘壑,亦在表露

     投閑置散之餘,只能以山水寄情。  (94-北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