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中國 |
內容 |
大和時代
(300-592) |
魏晉
至隋 |
又稱古墳時代,大和朝廷統一日本 |
飛鳥時代
(592-710) |
隋唐 |
聖德太子掌權,確立以天皇的中央集權國家
646AD孝德天皇推動大化革新
1.模仿唐朝律令和官制,依長安規劃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
2.採行租庸調,並配合均田制,土地公有可防止兼併問題
3.以中國楷書偏旁為片假名,草書為平假名,開始使用假名文字 |
奈良時代
(710-794) |
唐 |
因國家戶籍和地籍不清,改行莊園制,土地集中在少數權貴手中 |
平安時代
(794-1192) |
唐至南宋 |
8世紀末由徵兵改為募兵,選地方健壯武士為官軍
官軍為地方武士集團取代:平氏(京都)VS源氏(關東)
1160AD平清盛挾天皇而掌權,象徵天皇威權沒落 →武家政治時代 |
鐮倉幕府
1185-1331 |
南宋至元 |
1185AD源賴朝起兵消滅平氏,建鐮倉幕府
統領「御家人」= 守護(各國地方首長,負責軍事和治安)
+地頭(受中央貴族所託,經營地方莊園之代理人)
1274、1281AD蒙古(忽必烈)征日失敗,幕府軍費歸於民,引起不滿
13世紀朱子學傳入日本
14世紀後,御家人窮困,與幕府漸疏遠 |
室町幕府
1331-1573 |
元明 |
足利尊氏在京都成立室町幕府
統治基礎不強,依賴大名間的均勢來維持政權,大名與將軍分享政權
1467AD應仁之亂,進入戰國時代(1467-1603) →特色:下剋上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和耶穌會教士進入日本,西方槍砲亦傳入
武士結合農民,以農民步卒和洋槍炮壓制傳統騎兵 |
織田信長 |
明 |
1573AD統一日本,但本能寺之變遇刺 |
豐臣秀吉 |
明 |
1590AD統一日本,出兵朝鮮(文祿、慶長之役),明神宗派兵援朝
1598AD病逝 |
德川幕府
(1603-1867) |
明清 |
1603AD德川家康於東京建立江戶幕府,採幕藩體制
以血緣、親疏和功勞等級區分大名等級 |
政策 |
1. 厲行「士農分離」,集武士於城下町,農民固定於農村
2. 參覲交代:大名一年於江戶,一年至領地;留妻子於江戶
3. 公布〈一國一城令〉和〈武家諸法度〉規範大名勢力與行為
4. 控制農村:不可買賣土地,不可擁有武器和佩刀 |
外交 |
1. 禁教:1637AD島原之亂,鎮壓基督教
2. 鎖國(1633-1639AD):禁止日本人出國,僅開放長崎,只有中國和荷蘭船隻才能前往貿易
3. 1853AD黑船事件,美國培里率艦隊要求通商 |
文化 |
儒學 |
1.朱子學:為德川幕府之官學,重君臣、父子之別,助統治
2.陽明學:重實踐改革和批判現實
3.古學派:回歸孔孟原典,還原最初儒家精神 |
蘭學 |
日本禁教,荷蘭表明重商貿不傳教,並配合日本政策(居於出島)
蘭學成為日本認識西方學術的重要管道,透過荷蘭文書,吸取西方醫學、天文曆法、地理、兵學等知識
18世紀前野良澤、杉田玄白譯《解體新書》,開啟日本近代醫學
19世紀蘭學被視為實學,列為御用學問,幕府派員訪荷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