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國文B6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992段一範圍) | 國文課程
2011-03-14 19:42:45 |
http://blog.sssh.tp.edu.tw/angel1026/2899 |
L1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C)1.以下各選項「 」內的讀音,完全相同的是: (A)中道崩「殂」/越「俎」代庖/「狙」擊手 (B)低頭「啜」泣/中途「輟」學/「掇」青拾紫 (C)負「笈」他鄉/「汲汲」營營/「岌岌」可危 (D)睚「眥」必報/「齜」牙咧嘴/受人「訾」議。 *(A)ㄘㄨˊ/ㄗㄨˇ/ㄐㄩ (B)ㄔㄨㄛˋ/ㄔㄨㄛˋ/ㄉㄨㄛˊ (C)ㄐㄧˊ (D)ㄗˋ/ㄗ/ㄗˇ。 (D)2.卑南族女性用那些方式傳承歷史、習俗以及傳統技能? (甲)山歌吟唱 (乙)口頭傳述 (丙)參加會所 (丁)除草團 (A)全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乙丁。 *參加會所是卑南族男子社會化的活動。 (C)3.有關本文題目「母親的歷史,歷史的母親」的闡述,何者正確? (A)「母親的歷史」指的是作者母親含辛茹苦扶養孩子長大的歷史 (B)「母親的歷史」指的是卑南族的興衰與作者母親之間的關係 (C)「歷史的母親」指的是臺灣的歷史不應只從漢人來臺的四百年計算,而應涵蓋原住民,以其為源頭 (D)「歷史的母親」指的是作者對卑南族歷史的認知均從母親口中得知,他的母親可以去當歷史老師。 (A)4.本文中作者藉由書寫母親的歷史,來呈現卑南族的部落歷史,以下哪一選項並未在文中提及? (A)母親與父親的堅貞愛情,使得父親過世後,母親繼續執行父親的遺願 (B)母親在鋤草團中,培養堅毅的耐力並與族人建立相互合作的組織性格 (C)母親從姨婆手中接下掌管家族的神聖使命 (D)母親對於進步工商社會有著適應不及的疏離感。 (B)5.關於本文作者生平及其著作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本文選自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 (B)作者近年來投入原住民語言及文獻的整理工作,完成卑南族南王語系詞典之編輯,及高砂義勇隊歷史事件之研究 (C)作者以漢人身分,深入原住民部落,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傳統習俗 (D)作者的創作以文學評論及小說為主,內容主要以原住民及少數民族為對象。 *(A)本文選自久久酒一次 (C)作者孫大川非漢人,為卑南族人 (D)作者尚未有小說發表。 (C)6.關於本文文意的闡釋,以下何者有誤? (A)原住民在臺灣是較不受重視的弱勢族群。除了政治、經濟上無法抗衡外,他們因為沒有文字,語言很難保存,自己的歷史也逐漸被淡忘 (B)作者藉由不斷追問母親過往的故事,追溯關於卑南族的歷史,流露一種失根的焦慮 (C)作者以「異鄉人」來形容母親那一輩老者的困境,是在凸顯他們不斷遷徙,無法定居落腳的悲哀 (D)作者於文末提出「誰是土地的主人」,正顯示臺灣目前社會在族群融合上的課題。 *(C)「異鄉人」是指母親只能說日文和族語,無法與新社會溝通交談。 《多重選擇題》 (AE)7.下列敘述都與本文中形容母親有關,「 」中詞義的闡釋,何者正確? (A)她這一生該當「波瀾壯闊」──指母親經歷許多世紀大事,如世界大戰、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臺 (B)一直到她四十歲姨婆過世,接管家業,這期間她的生活是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情況下度過──母親帶著弟妹投靠姨婆,寄人籬下,十分屈辱 (C)小姊姊胃口不開,但知道母親為了這碗麵線幾乎「心力交瘁」,別過頭去勉強吃了幾口──指母親擔心小姊姊病情到無法負荷的程度 (D)每次收到她密密麻麻、歪歪扭扭、錯誤百出的家書(當然是羅馬拼音的),便「心如刀割」──因為母親不會寫漢字,讓作者讀信十分不便 (E)她的少年時代大都與成年婦女或老人相處,這讓她活得相當典型,成為「不折不扣」的卑南族婦女──因為母親很早便參與「鋤草團」,後來並長期扮演召集人的角色。 *(B)姨婆跟媽媽到底不一樣,母親總會怕自己或弟妹表現不好,不想讓姨婆生氣或失望,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C)「心力交瘁」指母親因為言語不通,買麵線問路時經歷了一段辛苦焦急的過程 (D)作者「心如刀割」,是想到母親因時代捉弄,無法用她會使用的文字給兒子寫信,又愛子心切,竟千辛萬苦學羅馬拼音的事情。 (ACD)8.以下各選項「 」中的詞語替換後意思不變的是: (A)我們家裡的婚姻組合可說是「大雜燴」──聯合國 (B)母親的卑南族名,乃糧食豐盈,「不虞匱乏」之意──宵衣旰食 (C)「負笈」歐洲期間──留學 (D)她堅持到底,絕不「朝三暮四」──見異思遷 (E)對這忙碌、「瞬息萬變」的世界視若無睹──一夕變天。 *(B)「宵衣旰食」意為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形容勤於政事 (E)「一夕變天」意為情勢、結局在瞬間改變。 《非選擇題》 部落習俗面面觀。以下為部分原住民部落的傳統習俗,請根據所述內容,找出相對應的族群。 參考選項: (A)雅美族(達悟族) (B)鄒族 (C)邵族 (D)布農族 (E)卑南族 (F)泰雅族 (G)平埔族 (H)魯凱族 (D)1.由於居住環境較為疏落,聚落多沿溪流而設,所以常以歌聲呼朋引伴,且在瀑布河流呼應之間而發展出令人驚異的複音及和聲之合唱技巧,稱為「八部和聲」。這種獨特的和音,在民族音樂學上,可說是世界民歌寶庫之一。 (F)2.以面部刺紋聞名,主要的部位多在面部,紋面習俗舊稱「黥面」,唯因時代演進及為尊重原住民,現多半改稱「紋面」。 (A)3.分布於臺東的蘭嶼島上,為臺灣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人口約有三千多人(九十六年六月數據),由於生活環境的獨立,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有著名的祭典為飛魚祭。 《單一選擇題》 (C)1.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不知」的「與」字,其字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選賢「與」能(B)是「與」人為善者也 (C)「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D)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A)通「舉」。禮記大同與小康 (B)助。孟子公孫丑上 (C)親近、交好。蘇洵六國論 (D)贊成、允許。論語先進。 (C)2.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以「歷史教訓」勸告秦君,此歷史教訓是指: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C)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3.燭之武退秦師中,下列哪些話是燭之武挑撥離間而無實據的遊說之辭? (甲)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乙)朝濟而夕設版焉 (丙)夫晉,何厭之有 (丁)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戊)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己)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A)甲乙戊 (B)丙丁己 (C)甲戊己 (D)甲丙丁。 (B)4.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上「封」字是動詞,下「封」字是名詞 (B)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誇飾,極言晉文公背信忘恩之速 (C)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婉曲,乃燭之武的怨懟之辭 (D)「且貳於楚也」中的「貳」──轉品,句意為對晉國有二心而親近於楚國。 *(B)晉惠公。 《多重選擇題》 (AB)5.高三生宸瑜於指考前夕,在春秋經中看到「晉人、秦人圍鄭」的記載,她想多加了解整件事件的經過,請問她該查閱下列哪些典籍? (A)史記 (B)左傳 (C)公羊傳 (D)穀梁傳 (E)戰國策。 *(A)史記記載著黃帝至漢武帝間的史事,晉世家及鄭世家有相關記載 (B)左傳解春秋經以敘事為主,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均有所記載 (C)(D)公羊傳、穀梁傳解春秋經僅釋義例未敘事,且未對「晉人、秦人圍鄭」經文釋義,故未能從中窺得此事之始末 (E)戰國策僅記戰國史事,未列春秋事蹟。 (ACD)6.讀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可使人領悟何種道理? (A)國際間的利害關係遠重於道義 (B)「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千古不變 (C)優秀的外交官可運用智慧化國家危機為轉機 (D)身為一國之君須能權衡輕重為國設想 (E)聯合強國圍攻小國為作戰致勝之上策。 *(B)打破「弱國無外交」的道理 (E)無此理。 (ABCD)7.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能成功勸退秦師的原因是: (A)秦、晉兩軍分駐各地,提供燭之武遊說的機會 (B)洞悉秦晉間利害之矛盾,而施挑撥離間之計 (C)說辭均為秦謀,不為鄭謀,饒富說服力 (D)說明消滅鄭國,徒增晉國實力,而無利於秦國 (E)答應割讓焦、瑕二城給秦穆公,作為退兵的報酬。 《非選擇題》 春秋時,鄭國在秦國的東邊,鄭國有意作秦國東道上的主人,善盡招待之責,因此衍生出「東道主」、「作東」之詞。此外,由「東」字構成的詞語繁多,請於參考選項中,選出適當的答案,將代號填入空格內。 參考選項: (A)東鱗西爪 (B)河東獅吼 (C)東施效顰 (D)東窗事發 (E)東床快婿 (F)東山之志 1.古人常懷( F ),而放情於山水之中。 2.記者常就事件的( A )加以報導,不可盡信。 3.自然便是美,若( C ),不但喪失自我,又未必討好。 4.小陳是董事長的( E ),憑藉泰山之力,方能驟升副總職位。 5.某位政府官員圖利廠商,獲取暴利,後來( D )而身陷囹圄。 6.夫婦貴和諧,丈夫應體諒妻子的辛勞,妻子對丈夫亦莫做( B )。 *(A)畫龍時,龍在雲中為雲所蔽,東露一鱗,西現一爪,不見全貌。比喻事物零碎、不完整。 (B)本為宋代陳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懼怕的故事。後用以譏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懼。語本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C)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醜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模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醜,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後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D)傳說秦檜與妻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秦檜死後受譴責,於冥司托人告訴王氏說,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後以此比喻陰謀敗露,將被懲治。 (E)晉時王羲之坦腹東床被人選作女婿的故事,後用以指稱女婿。 (F)晉謝安曾隱居東山不仕,後用以指隱居不仕的志願。
《單一選擇題》 (D)1.下列「 」中的字形,何者兩兩相同? (A)黃髮垂「ㄊㄧㄠˊ」/風至「ㄊㄧㄠˊ」折 (B)行「ㄑㄩˊ」道者不至/「ㄑㄩˊ」而實腴 (C)「ㄉㄧㄢˋ」腳而立/「ㄉㄧㄢˋ」念不已 (D)日參「ㄒㄧㄥˇ」乎己/不「ㄒㄧㄥˇ」人事。 *(A)髫。陶淵明桃花源記/苕 (B)衢/癯 (C)踮/惦 (D)省。 (C)2.下列詞語與勸學文旨無關者為: (A)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B)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 (C)書空咄咄 (D)韋編三絕。 *(A)宋王應麟三字經 (B)清張潮幽夢影 (C)晉人殷浩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傳 (D)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典出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A)3.下列選項文意,何者錯誤? (A)「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說明「為學的目的」 (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義同「勤能補拙」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說明「假物以學」的作用 (D)「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以「輮」的作用比喻「教育」的功用。 *(A)說明「為學的方法」。 (B)4.下列選項,何者可說明荀子所主張的「為學目的」? (A)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B)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C)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D)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A)強調「學習的重要」 (C)說明「榮辱有自」、「物類相從」 (D)說明「專心致志的重要」。 (C)5.「人之性□,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玩索文意,以上□之字應填: (A)全/口腹 (B)偏/食色 (C)惡/耳目 (D)惡/視聽。 *語譯:人性本惡,所以有善的表現,是由於人的作為。人生來就有好利之心,順著這種心作為,就生出爭奪而亡失辭讓的行為了;生來就有嫉惡之心,順此作為,就生出殘賊的行為而亡失忠信了;生來就有耳目之慾,故愛好聲色,順此就生出淫亂的行為而盡失禮義。荀子性惡。 《多重選擇題》 (BCD)6.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C)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D)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E)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A)根本/本分。諸葛亮出師表 (B)佩帶/佩帶。李斯諫逐客書 (C)接近 (D)術、方法 (E)橫渡/斷絕。蘇軾赤壁賦。 (ACDE)7.下列選項中文句的修辭解析,何者正確? (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譬喻 (B)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轉化 (C)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轉品 (D)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映襯 (E)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譬喻。 *(B)譬喻「積善必聞,為善必彰」 (C)鼓、秣:轉品 (E)譬喻專心才能有成。 (ABCE)8.下列關於荀子及其思想敘述,何者正確? (A)戰國時人,曾在齊國稷下學宮三為祭酒 (B)隆禮、重法是他的政治主張 (C)主張人性本惡,提出「化性起偽」的解決之道 (D)門下有李斯、韓非等法家人物,是戰國時期法家思想之祖 (E)繼承道家自然的天道觀,也肯定人的主體性,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張。 *(D)荀子仍為儒家人物。 《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篇章,回答問題: 讀書,放寬著心,道理自會出來。若憂愁迫切,道理終無緣得出來。 讀書,須是知貫通處,東邊西邊,都觸著這關捩子,方得。只認下著頭去做,莫要思前算後,自有至處。而今說已前不曾做得,又怕遲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個難,又怕性格遲鈍,又怕記不起,都是閒說。只認下著頭去做,莫問遲速,少間自有至處,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補填。莫要瞻前顧後,思量東西,少間檐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朱熹朱子語類卷十)
*語譯: 讀書時,應放寬心,自然能理解書中的道理。如果心情非常憂愁、急迫,是無法悟出書中道理的。 讀書應了解書中的前後相貫通之處,不論東邊西邊,都能接觸到這個樞紐點才是。只管努力低頭讀下去,不要想東想西瞻前顧後,自有通達理路之時。如果現在說以前沒有做過,又怕太晚,又怕做不到,又怕太難,又怕自己不聰明理解不來,又怕記不起來,這些都是瞎擔心的空話。只管低頭努力讀,不要管讀得快慢,反而一陣子就會有收穫。既然是以前不曾讀過、做過的,現在更應下工夫實踐完成它。不要瞻前顧後,東想西想,反而自己耽誤自己一生,在不知不覺中老去。 1.這段文章的主旨是: 答:不管何時察覺必須讀書,只管當下努力,放寬心讀書,不找其他藉口,自然能體會書中樞紐且獲得會心處。 2.「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補填。莫要瞻前顧後,思量東西,少間檐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這段文句在勉人:答:關於讀書「只怕站,不怕慢」,不替自己找藉口的人就能把握光陰讀好書。
《單一選擇題》 (D)1.下列「 」中的成語,用字、用法均正確的選項是: (A)小花是個「天真濫漫」的女孩,整天在花園中追逐蝴蝶、嬉戲玩耍 (B)志強愛戀隔壁班女生好一陣子,認為她就是他今生的「真命天子」,非她不娶 (C)小方生性大方,為人豪爽,「錙銖必較」,故能廣結人緣,受人愛戴 (D)小潔家境清寒,出社會後就「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A)濫→爛 (B)「真命天子」俗指女子命中註定的配偶,不適用於男子的愛慕對象 (C)「錙銖必較」指為人吝嗇,選項中的用法錯誤。 (B)2.菜園一文描述有個家庭在白色恐怖下被扯碎的過程,請問這種主題,也常會出現在哪個作家的集子裡? (A)徐志摩 (B)魯迅 (C)余光中 (D)鄭清文。 (A)3.下列敘述,何者言及菜園的寫作特質? (A)狀似古井無波,實則翻騰洶湧 (B)語言質樸,形象生動,是上乘的鄉土散文 (C)典雅雋永,晶瑩醇厚,是憶舊抒情的佳作 (D)自然流暢的將農業社會人情之美完全呈現。 *(B)如鍾理和做田 (C)如琦君一對金手鐲 (D)如林文月蘿蔔糕。 (C)4.下列人物的敘述,何者配對正確? (A)提倡人的文學與思想革命,主張創作需以人道主義為本:黃春明 (B)畢生致力美學研究,開拓中國美學新領域:豐子愷 (C)嘗試以文學解救中國,創作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周樹人 (D)喜愛謳歌最原始純良的人性,善於表現鄉土人物之美善:蔣勳。 *(A)周作人 (B)朱光潛 (D)沈從文。 (D)5.下列有關新月社的敘述,何者錯誤? (A)於民國十二年,由胡適、梁實秋、徐志摩等人成立 (B)取泰戈爾詩集新月集之名而命名 (C)主張詩節的勻稱和詩句的整齊,且講求聲律之美 (D)強調「橫的移植」,注重知性,排斥情緒之告白。 (D)為臺灣詩壇「現代詩社」的主張。 《多重選擇題》 (全)6.曾有學者評析菜園,說:「作者用了單一視覺的效果,作為全文的基調。」請問下列哪些描述,足以證明這種說法? (A)主角人物姓玉 (B)主角一家以種白菜維生 (C)主角人物愛著白色衣裳 (D)大雪之後菜園一片素白 (E)男主角心地潔白如鴿子毛。 (CDE)7.作者雖然直到最後才揭露菜園整樁故事寫的是政治迫害的悲劇,但他在前頭其實早已有過暗示。請問下列哪些敘述具有暗示作用? (A)男主角一天所做的事,經營菜園的時間卻比看書寫字時間多 (B)媒人成天往主角家中鑽,希望做成男主角的姻緣 (C)白雪蓋滿成堆的白菜,正像一座座大墳 (D)母親說:「像我們這種人,知識多,也是災難」 (E)地方上變故甚多,死了許多壯年人。 (AC)8.關於菜園之敘述,何者正確? (A)玉家本是旗人,革命軍推翻清室後,便以賣菜種來自北京的白菜度日 (B)摧毀玉家菜園的原因是因為玉家男子到北京求學,菜園無人照料所致 (C)兒子離家的日子,玉太太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身體健康、早日娶親 (D)玉家男子因為是國民黨員,才會被縣裡的人「請」去 (E)玉家菜園最後成為玉家花園,全賴女主人玉太太精心規劃。 *(B)是人類的權利慾望、新舊政局動盪所致 (D)共產黨 (E)因園中菊花多且好,天下又太平,地方新貴紳士喜到園中宴客,於是菜園漸漸變成花園。當時玉太太雖仍經營著菜園,但每天只坐在空坪中餵雞,回想著舊事。 《非選擇題》 下列短文中,有數個錯別字及標示注音的字,請直接於該字旁訂正,寫出正確字形。 夏天薄暮,有教養又富於臨(林)下風度的中年婦人,拿把葡(蒲)扇,吟著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騖(鶩)的好詩句,男子陪侍在旁,微風ㄌㄩㄝˋ(掠)鬢而過,好不涼快,母子倆心印默契,ㄨㄢˇ(莞)爾而笑。回首過往,開墾、耕種、挖ㄐㄧㄠˋ(窖)的貧窮ㄐㄩㄥˇ(窘)迫日子,早已隨風而逝,現今安逸的生活,著實令人欣ㄨㄟˋ(慰)。
《單一選擇題》 (B)1.「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在說明: (A)治理國政應當仁民愛物 (B)王者統一天下必須廣納賢才 (C)國君應時時留心地理環境 (D)為政者要有拓展領土的雄才大略。 (A)2.「彊公室,杜私門」意謂: (A)鞏固王室權力,杜絕私人勢力 (B)加強國家安全,杜絕私人後門關係 (C)實施中央集權,阻絕關說私利 (D)加強公權力,杜絕私人出入。 (D)3.下列選項說明何者正確? (A)「隨俗雅化」意指通俗而高雅 (B)「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意指充滿宮廷風格的典雅樂曲 (C)「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其中「下陳」指的是衛兵 (D)「卻賓客以業諸侯」意謂斥退賓客,使之前往幫助其他諸侯國。 *(A)隨著時尚的變化而裝扮高雅合時 (B)指秦樂粗俗 (C)侍妾。 (B)4.下列選項中「向」字的意義,何者與「『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相同? (A)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B)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C)「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D)追求人生的方「向」。 *題幹:先前 (A)奔向 (B)先前。陶潛桃花源記 (C)臨近。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D)位置;目標。 (D)5.下列選項中關於修辭的說明,何者有誤? (A)「棄黔首以資敵國」──當句對 (B)「彊公室,杜私門」──對偶 (C)「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東據成皋之險」──排比、錯綜 (D)「卻賓客以業諸侯」──借代。 *(D)映襯、轉品、句中對。 《多重選擇題》 (全)6.下列選項中的說明,何者正確? (A)本文的主旨是論逐客卿之過,勸秦王廢除逐客令 (B)「此(逐客)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是本文中頗能令秦王感悟逐客之失的文句 (C)「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表達李斯願效忠秦的決心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四君」指的是繆公、孝公、惠王及昭王 (E)本文在修辭上多用排比,善用譬喻,氣勢奔放,節奏明快。 (ABE)7.下列選項中關於「先秦諸子」的說明,何者正確? (A)荀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韓非為其弟子 (B)墨子主張節用、非攻等思想,戰國時期與儒家並稱顯學 (C)老子為道家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自然,有意志的義理之「天」 (D)呂不韋為名家代表人物,編著之呂氏春秋中多辨析名理 (E)孫子屬兵家,認為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C)是無道德意志的「自然之天」 (D)雜家。 《非選擇題》 下列幾組成語,同義者打○,不同義者打╳。 1.擊甕叩缶/陽春白雪──( ╳ ) *形容低俗難聽的音樂/形容高雅的音樂。 2.鄭 衛之音/亡國之音──( ○ ) *泛指淫靡音樂。 3.牛驥同皁/薰蕕同器──( ○ ) *喻賢愚不分。 4.裹足不前/卻而不內──( ╳ ) *止足不前進/拒絕來客,不予接納。
《單一選擇題》 (B)1.中國文人向來喜歡以山象徵人品高潔,下列有「山」字的成語,何者亦有人品高潔的意思? (A)山河襟帶 (B)山高水長 (C)山高水低 (D)高山流水。 *(A)謂地勢險要 (B)喻人品高潔 (C)意外、不測的事,通常指死亡 (D)樂曲高妙,後比喻知音難遇。 (D)2.選出「 」中讀音完全不同者: (A)舞「踊」/人「俑」/ 慫「恿 」 (B)「炫」耀/「泫」然/「渲」染 (C)「踅」回/寒「蛩」/「跫」音 (D)震「懾」/車「轍」/「躡」足。 *(A)ㄩㄥˇ (B)ㄒㄩㄢˋ (C)ㄒㄩㄝˊ/ㄑㄩㄥˊ/ㄑㄩㄥˊ (D)ㄓㄜˊ/ㄔㄜˋ/ㄋㄧㄝˋ。 (D)3.「在我身旁和腳下開始幽微浮露出灰影□□的巉岩陡崖/ 當我手腳並用地爬過最後一段顫□□破碎裸露的急升危稜/ 然而就在那捉摸不定的特性裡,透露的卻又是巨大無朋,□□不動的永恆的東西/ 一種對天地的戀慕情懷,一種臺灣故鄉的驕傲感,自我心深處□□流出。」上述文句□□中應依次填入: (A)幌幌/危危/凜凜/汩汩 (B)疊疊/抖抖/屹屹/沉沉 (C)憧憧/微微/層層/股股 (D)幢幢/巍巍/如如/汩汩。 (A)4.「(甲)然而就在那捉摸不定的特性裡,讓人得到鼓舞與啟示的東西,例如美或者氣勢,動與靜的對立與和諧,生機與神靈 (乙)偶爾聽隊伍中人員傳呼應答聲,或某處石片滾動聲和自己的心跳聲 (丙)忽然那太陽,像巨大的蛋黃,蹦跳而出,世界彷彿一時間豁然開朗,山脈谷地於是有了較分明的光影 (丁)阿里山山脈一帶,則遠遠地橫在盡頭,有如屏障一般,山與天也是同樣粉粉的淡藍,只是色度輕重不一而已」玉山去來一文大致可分為四個敘述段落:登頂途中/登頂後的曙光/站在臺灣最高處遠眺群山/對天地的戀慕及對生命的感悟。上列四句若分別對應四段的主旨,其正確的排列應是: (A)乙丙丁甲 (B)乙丁丙甲 (C)甲丙丁乙 (D)丙丁乙甲。 (C)5.「像颶風中翻飛的卷絲,像散髮,狂烈呼嘯,洶洶衝捲,聲勢赫赫,一直覆壓到我眼前和頭上,如山洪的暴濺吟吼,如宇宙本身以全部的能量激情演出的舞蹈」有關上述這段文句的敘述何者有誤? (A)這段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大幅大幅成匹飛揚的雲」 (B)其中一共使用了四個譬喻句 (C)「如山洪的暴濺吟吼」一句具體寫出被描寫對象的形象以及聲音 (D)「像颶風中翻飛的卷絲」描繪出雲絞扭糾纏的樣子。 *(C)此句用以形容雲如山洪的氣勢,只具體描寫雲的形象,再誇飾轉化,而非描寫雲的聲音。 (A)6.請將下段文句依正確順序排出:「在四周彷彿充滿了野性的群山間,草原透露的是一種可親的溫柔。/ (甲)高山草原是一個適合讓人停下腳步,卸下行囊 (乙)在戰戰兢兢地跋涉走險之後 (丙)好好休息,讓心神靜一靜的地方 (丁)草原上的某些氣味、聲響和色澤,一起在我的心中輕輕躍動 /在體內無聲地共鳴」(陳列八通關種種) (A)乙甲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甲乙丙 (D)甲乙丙丁。 《多重選擇題》 (BE)7.請選出字形正確的選項: (A)一種宇宙洪荒,鬼譎多變的景象 (B)我努力睜眼俯瞰錯落起伏的山河 (C)崎嶇的碎石小徑在無邊的漆黑中循著抖坡面曲折上升 (D)中央山脈由北而南一線綿更,彎蜒著起起伏伏,自成為一個系統 (E)玉山以它凜然的氣派,嶔奇孤絕,睥睨群峰,不愧譽為東北亞的第一高峰。 *(A)鬼譎→詭譎 (C)抖坡面→陡坡面 (D)綿更→綿亙,彎蜒 →蜿蜒。 《非選擇題》 請為下列文句的空白處,找出適當的配合文句。 參考選項: (A)這一簇出現在峰頂稍南絕崖陡溝中的綠意旁 (B)亮光和淡影貼著草地流動變化追逐 (C)呈曲弧狀的裸岩稜脊上,數十座尖峰並列 (D)實在非常冷。我恍悟到耳朵幾乎凍僵了,摸起來麻麻刺刺的 (E)候車室大圓鐘的指針在剛亮起的日光燈下一格一格地向前跳動 (F)只有偶爾在那霧紗急速地飄忽飛揚舞踊的某個瞬間,才隱約露出局部的某個斷稜或山壁 (甲)( C ),岩角崢嶸,有如一排仰天的鋸齒或銳牙。 (乙)煙霧在草原上,在我的眼前飄飛輕舞。陽光篩透而過,( B )。我拿起筆記本,低頭寫下我的感動。(陳列八通關種種) (丙)但即使是這麼堅韌的高山岩原植物,在玉山主峰頂上,也已少見,我反而發現了兩棵玉山圓柏。四月底的時候,( A ),仍留著一小堆殘雪。(陳列玉山去來) (丁)我要離開那個小礦村時,天漸暗了,開始下起毛毛的小雨,( E ),如在顫抖。時間就那樣消逝。(陳列礦村行) *文意線索:(甲)尖峰和鋸齒 (乙)煙霧、陽光和亮光、淡影 (丙)圓柏和一簇綠意 (丁)大圓鐘和時間。
《單一選擇題》 (C)1.(甲)一「晌」貪歡:ㄒㄧㄤˇ (乙)旦日「饗」士卒:ㄒㄧㄤˇ (丙)「瞋」目而視:ㄔㄣ (丁)「鯫」生:ㄗㄡ (戊)毋「內」諸侯:ㄋㄟˋ (己)人方為刀「俎」:ㄗㄨˇ。以上字音正確的選項是: (A)甲乙戊己 (B)乙丁戊己 (C)乙丙丁己 (D)甲丙丁戊。 *(甲)ㄕㄤˇ (戊)ㄋㄚˋ。 (A)2.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范增以為沛公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推論其志不在小,可見劉邦有稱王之心 (B)「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意謂張良神清氣朗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意謂項伯從中挑撥離間,加以霸上鴻門相距遙遠 (D)「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意謂時間已到,請項王下逐客令。 *(B)意謂劉邦具天子之氣 (C)指曹無傷從中挑撥 (D)暗示項王宜下定決心,擊殺劉邦。 (B)3.下列人物傳記,請依史記體例,選出正確的配對: (A)呂后──列傳 (B)孔子──世家 (C) 天官──志 (D)老莊──表。 *(A)本紀 (C)書 (D)列傳。 (A)4.請選出下列「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 (A)「若」入前為壽/吾兒,久不見「若」影 (B)「行」略定秦地/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 (D)范增「說」項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A)汝/汝。歸有光項脊軒志 (B)將要/行走。李密陳情表 (C)逃走/通「忘」。諸葛亮出師表 (D)勸說/通「悅」。論語學而。 (A)5.下列選項中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唉!豎子不足與謀」──雙關。其中「豎子」明指項莊,暗中帶有責備項羽之意 (B)「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譬喻。以刀俎、魚肉譬喻雙方相處相輔相成 (C)「孰與君少長」──倒裝。原句為「孰與君長少」 (D)「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誇飾。說明沛公酒量不佳,卻無法拒絕勸酒。 *(B)喻己處於劣勢,任人宰割 (C)原句為「與君孰少長」 (D)借代。桮杓皆飲酒器具,此用以借代酒。沛公酒醉,故無法辭行。 《多重選擇題》 (BCD)6.下列關於「 」內詞語意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北堂」──父親 (B)「南面」──稱王 (C)「北面」──臣位 (D)「西席」──教師 (E)「東道主」──過客。 *(A)「北堂」古代居室東房的後部,為主婦居處的地方。如:萱茂北堂、萊綵北堂。後引申為母親的代稱 (E)主人。 (BC)7.下列有關史記與漢書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史記是司馬遷承父志而作/漢書則是班固續父親班超遺作而成 (B)史記體例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漢書無世家,改書為志 (C)史記起自黃帝,至漢武帝/漢書僅記西漢史事 (D)二書同列六大才子書之一 (E)史記為紀傳體,通史之祖/漢書為編年體,斷代史之祖。 *(A)父親是班彪,並由馬續、班昭續成 (D)漢書非六大才子書 (E)二書同為紀傳體。 《非選擇題》 請判讀下列對聯後,填入正確的人物配對。 參考選項: (A)韓信 (B)項羽 (C)劉邦 (D)張良 (E)諸葛亮 (1)力拔山兮氣蓋世,非戰因何羞父老; 楚方來則漢已入,應知天不佐君王────( B ) *安徽霸王祠。 (2)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E )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壯士奮揮椎,報韓已落秦王膽; 大王煩借箸,榮漢終函項羽頭──────(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