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補充講義 | 教學講義(六)

2011-09-04 18:03:41


http://blog.sssh.tp.edu.tw/forchin/3163

庖丁解牛補充講義

(一)認識莊子其人其書

其人

姓名

莊周,字子休

時代

戰國宋蒙(今河南商邱市東北)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等人同時

學經歷

漆園吏

成就

與老子並稱「老莊」,同為道家的代表人物。

其書

作者

莊子及其弟子後學

名稱

又稱《南華真經》

篇數

全書共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

1.內篇:七篇,莊子自著。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

2.外篇十五篇:不是莊子所作,應為弟子及後學所著,但大抵不違離莊子主旨。

3.雜篇十一篇:不是莊子所作,應為弟子及後學所著,但大抵不違離莊子主旨。

表達方式

1.寓言:十分之九。

2.重言:十分之七。陸德明:「為人所重之言論」,即托黃帝、堯、舜、孔子、顏回之類的人物,其言論為世人所重視者。

3.卮言:言語隨人、物、時、空不同而立論,不執一守故。

學說要旨

1.本體論:宇宙本體是一個「非物」──渾沌

2.人生觀:死生如一、萬物一體

3.倫理觀:

1)修養的理想:至人、神人、真人(不知說ㄩㄝˋ生,不知惡死)

2)去成心:惑於象而迷於理者謂之「成心」。

3)無欲:有名利心謂之「欲」,有害於心術。

4)心齋坐忘:心齋,無己;坐忘,離形去智。

4.政治觀:無為而治

地位

1.《莊子》、《老子》、《周易》並稱「三玄」

2.金聖歎評為六大才子書之一

重要注本

郭象注《莊子》

(二)老莊二書比較

項目

莊子

老子

作者時代略記

名周,曾為蒙之漆園吏。與梁惠王、孟子同時。

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人。孔子適周,曾向他問禮。

學派

與老子同為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學本於老子。

為道家代表人物。

內容與影響

1.分內篇、外篇、雜篇。又稱為南華經

2.主張達觀,順天而適自然,得以養生。齊一生死,並主物我齊一。

3.政治思想主張返璞歸真,復於自然,不贊成用禮、法治理天下。

1.共五千言。又名道德經

2.主張一切生於「無」,「無」「有」相生,是自然之道。

3.思想法自然,主張清淨無為。

4.人生觀主張柔弱可以勝過剛強。

5.政治思想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注釋

晉郭象注十卷,唐成玄英疏。

河上公注最古,魏王弼注最通行。

() 寓言文學

定義

寓言往往是一個小故事,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在《孟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有著豐富的寓言故事。

名稱出處

「寓言」一詞,始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其他名稱

「寓言」並未成為文學專體,有以下別稱:

1.韓非子稱「儲說」

2.劉向別錄稱「偶言」

3.魏晉南北朝稱「譬喻」

4.個別作者借其他文體形式創作寓言,則有「戒」(如柳宗元三戒)、「傳」(如中山狼傳)、「說」(如艾子雜說)等名稱。

結構

寓言必須有虛設的情節與隱喻的技巧,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兩部分:以故事為喻體,以寓意為本體。

手法

點明寓意的方式則有多種:

1.由故事中的人物道出

2.作者直接評論

3.借重名人發言,或增添一旁觀評論者

4.不揭示寓意而任由讀者自行領會者。

性質

1((1)      先秦,當時的寓言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裏面,為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服務,可稱為「哲理寓言」

(2      兩漢寓言的題材和手法大多因襲先秦,通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人們以勸戒,可稱為「勸戒寓言」

(3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寓言創作的過渡性質。(嘲諷寓言)

(4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潮時期。其特點是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可稱之為「諷刺寓言」

(5      元末明初及明中葉以後,曾掀起兩次寓言創作高潮。其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稱之為「詼諧寓言」

 

 

 

(四)各朝代的代表寓言

中國古代「神話」大多發源於民間傳說,經口耳相傳之後以文字記錄下來,例如《山海經》等,這些神話很多成為後世寓言、小說等故事的題材。而寓言在先秦時期已具備雛形,經歷了先秦諸子的「哲理寓言」、兩漢的「勸誡寓言」、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唐宋的「諷刺寓言」、明清的「詼諧寓言」等五個發展階段,作品達兩千則以上。

朝代

寓言種類

代表作品

先秦

哲理寓言

先秦諸子散文中引用古代神話、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經過加工、提煉、生發而成寓言故事。為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或政治主張之用。

先秦散文中寓言故事較多者為《莊子》、《韓非子》、《孟子》。

1.《孟子》: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齊人章。

2.《莊子》:朝三暮四、莊周夢蝶、庖丁解牛、西施病心、埳井之蛙。

3.《韓非子》:三人成虎、濫竽充數、目不見睫、買櫝還珠、自相矛盾。

4.《呂氏春秋》荊人渡水、刻舟求劍。

5.《戰國策》百發百中、畫蛇添足、驚弓之鳥、狐假虎威。

兩漢

勸誡寓言

1.劉向《說苑》:葉(ㄕㄜˋ)公好龍、螳臂擋車。

2.劉向《新序》:孫叔敖埋蛇、延陵季子掛劍。

六朝

單獨成篇

1.《笑林》:截竿入城。

2.《世說新語》:周處除三害。

唐宋

諷刺寓言,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

柳宗元〈三戒〉、〈種樹郭橐駝傳〉、〈蝜蝂傳〉,艾子《雜說》。

元明清

詼諧寓言

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

劉基《郁離子》:靈丘丈人、賣柑者言、狙公失狙、趙人患鼠。

(五)莊子

1. 名字與里居

  莊子名周;據舊本《史記.莊子列傳》有「字子休」三字。莊子,宋之蒙人,今河南商邱縣南二十里有蒙城。莊子生於深具人文氣息的宋國,與老子同屬南方學者,與孔子、孟子之北方學者有其基本上的差異。

2. 家境及仕宦

  莊子家境,根據《莊子》書中所載莊子事蹟,可用「衣弊履穿」、「家貧貸粟」、「困窘織屨,槁項黃馘」來形容。〈外物〉篇說: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无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根據《史記》本傳,莊子曾做過蒙漆園吏,但不知為何辭官;後來楚威王欲聘之為相,為其所拒,見載於《史記》本傳、《莊子》〈秋水〉、〈列御寇〉。〈秋水〉篇記載: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竟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3. 師與友:宗老聃,友惠施

 《史記》本傳說莊子:「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可見莊子思想本於老子。莊子一生無知己,但有一談得來的朋友,就是名家中有名的人物惠施。甚至在惠施死後,莊子都還對他念念不忘,莊子〈徐无鬼〉記載: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對象)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為質矣,吾无與言之矣!」

(六)出自《莊子》的成語

成語

釋義

出處

游刃有餘、

庖丁解牛、

目無全牛

喻技藝精湛。

〈養生主〉

躊躇滿志

形容志得意滿的樣子。

〈養生主〉

夏蟲不可語冰

喻人見識短淺,無法與其談論大道理。

〈秋水〉

邯鄲學步

喻沒學會別人的東西,卻把自己原先會的東西也忘掉了。

〈秋水〉

曳尾塗中

言寧願全身遠害。

〈秋水〉

大方之家

懂得大道理的人。後多指精通某種學問、藝術的人。亦稱為「方家」。

〈秋水〉

大瓠之用

喻事物之大小,經過妥善之使用,會有不同之效果。

〈逍遙遊〉

相濡以沫

濡,溼潤;沫,唾液。形容患難時互相救濟扶持。

〈大宗師〉

得魚忘筌

筌,捕魚時用的竹器。形容達到目的之後,忘記原本的憑藉。

〈外物〉

短綆汲深

綆,繫水桶之繩索;汲,從井中取水。形容人才學薄弱,不堪重任。

〈至樂〉

涸轍鮒魚

涸,乾也;鮒,即鯽魚。喻處於困境急待救援之人。

〈外物〉

每下愈況

況,明顯。本指道無所不在,愈是下賤處,愈能見道。後喻狀況愈來愈糟,今又作「每況愈下」。

〈知北遊〉

虛與委蛇

今指假意敷衍應酬。

〈應帝王〉

鼓盆而歌

指喪妻之痛。

〈至樂〉

蝸角虛名

喻極微小的虛名。

〈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