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課後學習單 | 學生學習資料

2012-04-06 08:46:29


http://blog.sssh.tp.edu.tw/long0909/3404

第六課  廉恥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B1.下列對「恥」之意義說明,何者最能切中顧炎武寫作本文之主旨? (A)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B)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C)不若人,何若人有 (D)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顧炎武廉恥一文之寫作,係有感於明末士大夫之變節清 (A)語譯:有志行道於的士人,卻以粗劣的衣服、食物為恥辱,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與他談論。論語里仁 (C)語譯:不以不如人為可恥,哪還有什麼比得上人呢。孟子盡心上。

C2.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以下對這段話的敘述何者正確?(A)自宋、元、明三朝以下,道德日漸敗壞 (B)人們不講禮義,沒有廉恥之心,與社會環境完全無關 (C)即使在晦暗的亂世之中,依然有守節不屈之君子 (D)自三代以來,世風日下,已經找不到有節操的君子了。

(A)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

A3.顏氏家訓記載顏之推雖身仕北朝,仍深自惕勵,以齊士大夫之例教其子弟,不可為求祿而諂媚事上,若他要舉歷史上知恥守義的人物做為子弟之模範,那麼可能引用的人物會是: (A)伯夷、叔齊 (B)馮道 (C)文天祥 (D)顧炎武。

(A)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 (B)歷事後唐至後周四代十君,後人其無志節 (C)(D)為知恥守義之君子,但分別為南宋及明末人,不會出現在北朝的作品中。

 

《多重選擇題》

CD4.讀完廉恥一文後,請依下列所述判斷哪些人為無恥之徒? (A)顧炎武不清廷 (B)管仲齊桓公尊王攘夷 (C)北齊之士大夫教其子弟鮮卑語、彈琵琶 (D)馮道歷事後唐至後周四代十君,自號長樂老 (E)顏之推不得已於亂世,撰顏氏家訓以教子弟。

(B)子曰:「管仲相公,霸諸侯,匡天下,民到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E)之推不得已而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

ABDE5.下列關於顧炎武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名絳,明亡後始改名炎武,學者稱亭林先生  (B)母親遺命不得事清,故終身以恢復明室為志 (C)曾因其博學多聞而私修明史,為清朝初年著名之史學家 (D)畢生強調「行己有恥」,責己甚嚴,為明清之際極具民族氣節之思想家 (E)經史子集、國家典制、天文、兵農等無所不通,特別留心經世致用之術。

(C)清廷曾徵顧炎武為博學鴻儒,不就;又薦修明史,亦不往。

BCE6.「松柏後凋於歲寒」以「松柏」來比喻君子雖處亂世仍不改其志節,在許多文章中亦常見以植物來象徵人品的高低優劣。下列文句中的植物,何者可用來形容君子的品行高潔?  (A)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B)徑就荒,松菊猶存 (C)水能性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E)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妖。

(A)形容女子之嬌美如盛開之桃花一般。語譯:妳就像桃樹般茂盛,桃花般的豔麗。詩經周南桃 (B)語譯:庭前的一些小路已成荒蕪,松樹和菊花依然存在。陶淵明歸去來辭 (C)語譯:水的性情澹泊是我的朋友,修竹了解虛心的道理可為我的老師。白居易池上竹: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后,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D)語譯:今夜酒醒之後,將不知到了哪裡,也許岸上種滿楊柳,不停地送來絲絲的夜風,以及一彎西斜的殘月。柳永雨霖鈴 (E)語譯:我特別喜愛蓮花從水底爛泥生長出來卻不受汙染,在清水滌濯卻不顯妖媚。周敦頤愛蓮說。

 

《非選擇題》

本課引述顏氏家訓的一段文字中,描寫了齊朝士大夫對顏之推所說的話及顏之推的反應,請問:

1.顏之推當時的反應(動作)是什麼?

答:俯而不答。

2.你能否由他的反應(動作),推測他當時的心情?

答:齊士大夫教子事異族猶自鳴得意,令不得已於亂世的顏之推深思警惕,感之餘,不予應答。


第七課  火車與稻田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A1.請選出下列各組「 」中字音相同者: (A)田「」/骨「」 (B)」然/周「」 (C)」零地/「 (D)腳「踝」/甜「粿」。

(A)ㄍㄥˇ (B)ㄘㄨˋㄗㄨㄟˋ (C)ㄐㄧㄑㄧˊ (D)ㄏㄨㄞˊ/ㄍㄨㄛˇ。

D2.「母親經常會人帶吃食衣物到學校,她的廚中手藝不好,大把的鹽大把的糖,粗切的菜粗切的肉,有如她餵養幾個兒子,她無法細緻完整地哼一曲搖嬰仔歌,小我四歲的妹妹夭折之前,我聽過母親不成調地吟著睏謠 。」阿盛如此描繪母親,請問阿盛想要傳達的母親形象是什麼? (A)豪邁粗爽,不拘小節 (B)不善廚藝,不會歌唱 (C)粗心大意,丟三落四 (D)饒富母愛,疼愛子女。

(A)不拘小節:不被生活上的細節所拘束 (B)不善廚藝:不善燒飯、做菜 (C)丟三落四:形容人因為馬虎或健忘,不是忘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C3.作者說他很氣妻子阻止小孩拔野草,請問作者為何生氣? (A)妻子管教小孩太過嚴格,讓他擔心有所偏差 (B)妻子不曾問過他就罵小孩,流於自作主張 (C)氣城市成長的妻子完全不懂人與土地的感情,氣她不能讓孩子去體會這種經驗 (D)拔野草有益稻米生長,根本不應該罵。

A4.請依本文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正確的排列下列事件: ()我急著去迎接北來探望我的母親 ()三兄不願意讓城市女郎發現家中有不少他認為不體面的處所 ()大兄二兄不喝鐵皮壺裡的開水 ()母親居然能夠放平了語調告訴父親,田地賣掉其實也好,反正孩子們都不在乎稻子結不結穗 ()二兄要到遠方去,他執意 (A)戊丙乙丁甲 (B)丙戊丁甲乙 (C)丁乙丙甲戊 (D)乙丙甲戊丁。

C5.作者一再寫火車的進站出站,主要是因為想讓火車帶有什麼意涵? (A)火車是離別送別的傷心物  (B)火車是溝通兩地的重要工具 (C)火車見證了鄉村的沒落 (D)火車所帶來的便利與快速。

火車把人從鄉下載走,又載著人偶爾回鄉下看一看。藉著火車,我們看到城市與鄉村的對比。火車來來回回,鄉下一步一步改變,火車見證了鄉村的沒落。

B6.本文暗寓著農村的衰敗,下列何者顯這樣的現象? (A)父親心裡發急,稻秧長不高,分明肥水流進了草肚子裡 (B)三兄說他討厭車水抓泥、土角和牛糞餅 (C)計程車司機直說他不想住城市了,他想到鄉間買塊地 (D)沒見過父親在這塊方不圓的菜園裡噴灑除草劑,他在意稻秧,他不理會菜蔬。

 

《多重選擇題》

BD7.本文觸及的主題有哪些? (A)城市生活的富裕 (B)鄉村人力外流 (C)火車的便利 (D)農村日益衰敗 (E)時光流逝匆匆。

本文的焦點是在呈現農村的沒落、農村人口的外移。對於這一現象,出身農村的作者表達了他深的感慨。

BCD8.巧用閩南語是阿盛散文特色之一,下列選項中哪些文句使用了閩南語? (A)火車不見了。我走向田畔的零地 (B)(三兄)恨極了車水抓泥,也不喜歡土角,不喜歡牛糞餅 (C)小漢還在唸書,莫使得莫使得 (D)從度之後學走開始,母親從不給我斗笠戴 (E)過往的阡陌歲月頓時點點滴滴浮現,一如雀群突飛突落捉不定章理

(A)零地」指地形不整齊的小塊地,並非閩南語 (B)「三兄」(三哥)、「土角」(臺灣農村早期以黏土混合稻草,塑成長方形的土磚搭蓋成的房子)、「牛糞餅」或說:牛屎餅都是閩南語 (C)「小漢」此指最小的孩子,「莫使得」意謂不可以,二者皆是閩南語 (D)「度」指周歲,為閩南語 (E)「阡陌」借代為農村,並非閩南語。

ABCE9.善用摹寫,能更生動的表現出文學之美,本文中作者多處運用聽覺摹寫以增強文章效果。下列選項中何者屬於聽覺摹寫? (A)火車來了,噹噹噹噹噹 (B)緊湊的噗噗噗,顯然父親心裡發急 (C)火車到了,空 (D)我剝開一粒高麗菜,兩條菜蟲惶惶鑽了出來 (E)他急著要趕快讓祖母抱抱,咿咿唔地催促。

(A)噹噹(B)噗噗噗、(C)(E)咿咿唔等皆為狀聲詞

 

《非選擇題》

臺灣社會早期以農村為主,歷經經濟轉型,進入現今的工商社會。臺灣鄉土文學作家中以農村經驗和城鄉變遷為題材者,除了阿盛以外,還有很多傑出的作家。請同學們從參考選項中選出相關的作家與筆下之鄉土。

參考選項:

【作家】洪醒夫、賴和、陳冠學、吳濁流、鄭清文、鍾肇政、黃春明、吳晟、鍾理和

【筆下的鄉土】美濃、彰化、新營、(高雄)大貝湖、(屏東)新、桃園、(北)新莊、羅東、花蓮、

 

作家

筆下的鄉土

作家文學地位

代表作

鍾理和

美濃

因同姓婚戀不容於客家社會而私奔,光復後返患肺病以致貧病交迫,但至死仍不改其創作之志,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做田、 山農場

吳晟

彰化

自稱是「戇直而無變巧的農家子」,七○年代起寫作鄉土詩,近百首描寫臺灣農民生活,探討農民命運,以及關懷臺灣社會變遷的精彩詩篇。

吾鄉印象、向孩子說、泥土、負荷

黃春明

羅東

擅長描寫農村小鎮的人物,對六○、七○年代城鄉演變有深刻的觀察,同時也對鄉土小人物進城後艱苦的謀生情形,有深切的同情。

魚、青番公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

洪醒夫

彰化

其小說以六○年代至七○年代的臺灣鄉村、小鎮生活為題材,描寫臺灣農村社會轉型期,田莊人生活的艱困與堅韌的生命力。

紙船印象黑面慶仔、田莊人、市井傳奇

鄭清文

桃園、()新莊

同時兼具小鎮與農村的生活經驗,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以「冰山理論」為創作理念,不刻意求新、求奇,文字平實卻能呈現細膩的人情。

我要再回來唱歌、三腳馬、最後的紳士

陳冠學

(高雄)大貝湖、(屏東)

辭去教職後,回到故鄉的田園,躬自耕植,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被稱之為「現代陶淵明」,作品充分呈現田園生活之美。

田園之秋、訪草


第八課  孟子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D1.請選出下列「 」中讀音相同的選項: (A)千「乘」之國/「乘」堅策肥 (B)「乍」暖還寒/令人「咋」舌 (C)童「叟」無欺/人焉「廋」哉  (D)羞「惡」之心/「惡」稱人之惡。

(A)ㄕㄥˋㄔㄥˊ (B)ㄓㄚˋㄗㄜˊ (C)ㄙㄡˇㄙㄡ,隱藏 (D)ㄨˋ

C2.梁惠王問孟子「何以利吾國」,是想要孟子教其「富國強兵」之道。下列哪一選項正與梁惠王的政治立場相謀合? (A)毛利天下而不為 (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C)務於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 (D)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A)是楊朱利己之說 (B)用政令來引導人民,用刑罰來整飭人民  (C)致力於縱橫捭闔的外交策略,以善於攻戰侵略他國為賢能 (D)端正義理不謀私利,闡明道理不計功勞。

A3.下列「 」中的釋義何者正確? (A)上下「交征利」:競相追逐利益 (B)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滅取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 (C)」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義同於「臨財毋苟得」的「」 (D)未有仁而「遺」其親者:義同於「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的「遺」。

(B)千取百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大夫擁有一百輛兵車 (C)如果/姑且、暫且;隨便 (D)捨棄/贈送。

D4.下列有關「不忍人之心」的釋義或說明,何者錯誤? (A)「不忍人之心」是不忍他人受害之心 (B)「不忍人之心」就是惻隱之心 (C)先有「不忍人之心」才可行「不忍人之政」 (D)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堯、舜,孟子認為就是因為缺乏「不忍人之心」。

(D)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5.張潮幽夢影:「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此,選出皆適於秋季閱讀的書籍組合? (A)墨子、孟子、韓非子 (B)論語、管子、古文觀止 (C)南華經、荀子、呂氏春秋 (D)老子、孟子、世說新語。

(A)墨子(子部)、孟子(經部)、韓非子(子部) (B)論語(經部)、管子(子部)、古文觀止(集部)  (C)皆子部 (D)老子(子部)、孟子(經部)、世說新語(子部)。

 

《多重選擇題》

CDE6.()五十步笑百步 ()齊人之福 ()貴君輕 ()傅眾 ()一暴十寒。上列成語皆出自孟子一書,請選出正確的敘述: (A)()是訕笑那些有勇無謀的人,義同於「暴虎馮河」 (B)()齊人是一個好客大方,胸懷仁義之人 (C)()是孟子非常重要的民本政治主張 (D)()旨在強調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E)()也可寫成「曝十寒」,與「鍥而不捨」是反義詞。

()比喻自己和別人犯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些,可是卻譏笑別人 ()齊人有妾,出門後必酒足飯飽而歸,並告訴妻妾是與富貴者飲食。後妻尾隨其後伺察,始知其夫乞食於墳間祭祀者。後譏諷男子有妻又有妾。

ACDE7.下列有關「孟子」其人、其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孟子,姓孟,名,戰國時鄒人,受業於子思之門人 (B)孟子曾游於齊、梁之間,說齊宣王與梁惠王富國強兵之道,遂見用 (C)孟子一書的編撰,或以為由孟子與門弟子共同完成,或以為出孟子弟子之手 (D)孟子和論語各篇都撮取篇首二、三字為篇題 (E)孟子一書文筆恣肆恢宏,本列於「子」部,南宋年間列於「十三經」中;朱熹又取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B)孟子曾游於齊、梁之間宣揚「仁義」之道,但並未以富國強兵之道說齊宣王與梁惠王。

AC8.下列「 」中的通同字,敘述正確的是: (A)「內」交於孺子之父母:通「納」,結交 (B)「要」譽於鄉黨朋友:同「邀」,請也 (C)若火之始「然」:「燃」的本字,燒也 (D)奪不「饜」:通「厭」,惡也 (E)「隱」之心:通「癮」,傷痛。

(B)求 (D)「厭」:通「」,本義為「飽」,引申為滿足 (E)與「癮」字無關。

 

《非選擇題》

請依照本課選文填入正確的上下文句:

參考選項:

(A)不遠千里而來   (B)禮之端也

(C)若火之始然    (D)未有「義」而後其君者

(E)羞惡之心     (F)苟為後義而先利

(G)智之端也     (H)王亦曰「仁義」而已

(I)自賊者也      (J)猶其有四體也

(K)皆有怵惻隱之心 (L)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題號

文 句

文 句

1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      L      )

2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      K      )

3

(      E      )

義之端也

4

是非之心

(      G      )

5

人之有是四端也

(      J      )

6

!(    A   

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7

(      F       )

不奪不

8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

(      D       )

 

課外學習

一、閱讀梁惠王上「五十步笑百步」章,多認識孟子對「仁政」的主張。

二、閱讀離下「齊人有妾」章,多認識孟子描述羞惡之心的技巧。


第九課  漢詩選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D1.請選出下列「 」中讀音相同的選項: (A)樂府歌「行」/雁「行」折翼 (B)天「」海角/懸「崖」勒馬 (C)「宿」願得償/天上星「宿」 (D)「飲」馬長城/揖讓而升,下而「飲」。

(A)ㄒㄧㄥˊㄏㄤˊ。雁行折翼有兄弟離散或喪亡的意思 (B)ㄧㄚˊㄧㄞˊ (C)ㄙㄨˋㄒㄧㄡˋ。星宿就是星座 (D)ㄧㄣˋ,給牲畜喝水/勝者請輸者飲酒。論語八

C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是以動物的習性表達不忘故土的依戀。下列與動物有關的選項中,哪一個也有不忘本的喻意?  (A)東風射馬耳 (B)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C)兔走歸窟,狐死首丘 (D)游沸鼎之中燕巢飛幕之上

(A)馬耳東風:漠不關心。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B)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即遭殺戮或遺棄。語譯:野兔被獵殺盡了,獵狗失去作用,於是被烹煮來吃;飛鳥射盡後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語出史記 淮陰侯列傳:「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通「飛」 (C)喻不忘本。語譯:兔子跑得再快再遠,也總得返回 的洞穴;狐狸死在洞外的時候, 的頭還要遙對著 所住的山丘。語出淮南子 說林訓 (D)喻處境十分危險。語譯:魚兒在沸騰的鍋中,燕子築巢在搖動的帷幕上。

B3.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詩句中的「棄捐」屬鑲嵌修辭中的「增字」,請仔細閱讀下列各句後,選出沒有使用增字的選項: (A)借問此何誰是鬼谷子(郭璞遊仙詩)  (B)給我杯水喝,這不是三言兩語講得完的  (C)為了慶祝校慶,學校請了歷屆的傑出校友返校座談 (D)父母不應該把未滿八歲的幼童單獨留在車上。

(A)何誰 (B)三言兩語:鑲字,用無關緊要的虛字或數目字,插在有意義的字間 (C)慶祝 (D)單獨。

A4.下列有關行行重行行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女子的口吻,訴說對遠遊他鄉良人的思念 (B)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諷刺丈夫移情別戀 (C)「浮雲白日」一句暗指時局混亂,戰爭頻仍,故耽誤了歸期 (D)行行重行行與飲馬長城窟行之「行」同義,皆為樂府詩。

(B)以動物的不忘本反襯丈夫的不知戀家 (C)暗示丈夫受人蒙蔽迷惑 (D)馬長城窟行之「行」為歌行體,為樂府詩。行行重行行之「行」是行走之義,為五言古詩。

C5.「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樓上女,皎皎當窗;○○紅粉妝,○○出素手。昔為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下列有關此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詩與飲馬長城窟行的第一句都是「青青河畔草」,可見作者必是同一人 (B)第五、六句○○中應填入「蛾/仙」 (C)這首詩是以第三人稱寫相思離別之情 (D)詩中的「家女」和「蕩子婦」分別為不同的兩個人。

*題幹語譯:河邊的草兒青青翠 翠,園中的柳樹鬱鬱蒼。那亭亭玉立的樓上女子,站在窗兒旁,潔白的肌膚可與月光相比。女子容貌多嬌美,雙手潔白且纖細。從前輕歌曼舞的樂,如今成了遊子的妻子。遊子遠行久不歸,獨守空床多難受。(A)「青青河畔草」應該是兩漢對春天綠意盎然的慣用語,而兩首詩的作者都不詳,未必是同一人之作 (B)娥娥/纖纖 (C)從「盈樓上女」一句可看出 (D)家女」和「蕩子婦」是同一人。

《多重選擇題》

ABD6.詩中常見「作者設問/作者自答」的表達方式。下列詩句,何者屬於此種表達方式? (A)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 (B)傷千里極,獨望淮海風。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征鴻(江淹) (C)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漢詩陌上桑) (D)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斷腸。借問漢宮誰得?可憐飛燕倚新。(李白清平調其二) (E)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秦嘉留郡贈婦詩)。

(A)作者自問如何能遠離塵囂,接著自答因「心遠 」所致。語譯:居住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卻沒有車馬的喧擾。請問您為什麼能這樣呢?因為精神超脫了世俗,住地就自然僻靜了 (B)遠離家鄉的遊子之心就像什麼呢?就像是天邊的鴻鳥一般。語譯:想起在千里遠的家鄉,令人心傷,江風襲來,我獨自望著淮海。遠離家鄉的遊子之心就像什麼呢?就像是天邊的鴻鳥一般 (C)「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是小吏回答使君的話,非自問自答。,音ㄕㄨ。語譯:太守吩咐親信小吏去打聽,好弄清楚這絕色美女是誰家千金?親信回來報告說:「她是秦家漂亮的女兒,自稱叫做羅敷。」 (D)語譯:一枝豔麗的牡丹沾著露水凝聚了芳香,一個美豔的人兒,只有在使人腸斷相思的雲雨巫山夢境中才得相見。請問當年漢宮中有誰能和她相比?只有那剛梳妝完的趙飛燕,可愛的嬌態可以比擬 (E)「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並未就「誰與相勸勉」進行回答。語譯:獨自坐在空蕩蕩的屋裡,有誰安慰關懷我呢?漫漫長夜無法成眠,獨自伏臥在枕上,輾轉難眠啊。

BCD7.藉著「及時行樂」來消除人生短促的壓迫感,是古詩十九首中常見的想法。下列有關古詩十九首中的詩句,何者意在表達此一想法? (A)彈再三,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B)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C)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D)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E)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A)語譯:彈琴後又再三歎息,在慷慨豪氣中帶有幾許悲哀之意。不是憐惜歌中之苦,只是感傷知音稀少。西北有高樓 (B)語譯:人生活在天地之間,短暫得像遠行過客一般。有酒相伴,情意深厚不在乎酒的菲薄。青青陵上柏  (C)語譯:服食靈丹妙藥以求得成仙長壽,到頭來被藥誤反而虧損了性命。倒不如痛痛快快地開懷飲美酒,再穿上華美的服裝暫且尋開心。驅車上東門 (D)語譯:人生不到一百歲,卻常要憂心千古。日短夜長,為何不秉燭夜遊,享受人生。生年不滿百 (E)語譯:想念你會令人衰老,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算了,別再提了,好好吃飯,保重自己。

ABD8.本課所選的兩首詩皆以「第一人稱」為敘事觀點,也就是由「我」來抒發思念之情。下列各選項中,有哪些也同樣用「第一人稱」敘事抒情?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B)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C)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D)哪像自己的嘴,薄得像刀子劃了一刀,閉著嘴看不見唇 (E)那戴著有高中徽的帽子,身穿和式衣褲的青年,因為追蹤無意間在修善寺的橋邊遇見的少女,抑制著忐忑初戀的心跳趕路。

(A)昔「我」、今「我」。語譯:以前我離家出征時,楊柳正隨風搖曳;如今回歸家鄉,一路上大雪紛紛揚揚。詩經采 (B)這是一首招友人小飲的短詩。語譯:剛釀好還沒過濾的酒,酒面上還泛著一層綠色泡沫,在紅泥小火爐煨溫著。傍晚時分,眼看快要下雪,不知道你能來喝一杯嗎?白居易問劉十九 (C)以第三人稱敘述北方曾有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語譯:北方有位美人,麗態豔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只要她對守衛城池的士卒回眸一笑,便可令士卒棄械、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君王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李延年佳人歌 (D)自己。王令嫺哭在冷冷的月色裡 (E)以第三人稱敘事。川端康成伊豆的舞

《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文字,並從參考選項中選出適當者填入空格中:

參考選項:

(A)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B)漠漠水田飛白鷺,陰夏木黃鸝

(C)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

(D)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不同主題的詩歌,需要不同的空間營造手法。例如李白五言詩1. A 及王昌齡七言詩2. D ,不但述及邊關景物,更選用與「長遠」相關的詞彙來營造遼闊的距離感,即是「邊塞詩」的特色。反觀孟浩然五言詩3. C 及王維七言詩4. B ,不僅述及鄉間景物,更選用與「清幽」相關的詞彙來營造恬靜的氣氛,即是「田園詩」的特色。

(A)語譯:長風遠從萬里外吹來,吹過了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B)語譯:在一大片的水田上,白鷺在上面飛舞著,夏日濃蔭的樹木下,黃鶯不停的鳴叫。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餉東。漠漠水田飛白鷺,陰夏木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 (C)語譯:夏天荷風送來清香,夜深了,露水從竹葉滴下,發出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乘夜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夢想 (D)語譯:南望青海,長雲連綿,雪山暗隱,這荒漠中的孤城,西邊正和玉門關遙遙相對著。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十課  用奇謀孔明借箭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一選擇題》

D1.下列各組字詞用法,何者完全相同? (A)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 (B)都督「見」委,自當效勞/肅領命來「見」孔明 (C)這條計只好「弄」蔣幹/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 (D)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與小二。

(A)相字此為偏指,意指孔明/互相 (B)指孔明,「見」字加於動詞前,表主動/會見 (C)戲弄,此指欺騙/惹出 (D)都當「拿、取」之意。

C2.下列各組詞語解釋,何者錯誤? (A)「細作」探知,報過江東:間諜 (B)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搪塞 (C)「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突然 (D)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無端加上。

(C)一會兒、不久。

C3.請選出下列選項中「 」內的音義說明皆正確者: (A)」得魯肅失色:ㄏㄨˇ,威嚇 (B)子敬試以言「挑」之:ㄊㄧㄠˇ,挑撥 (C)「比」及號令到來:ㄅㄧˋ,等到 (D)今既「剿」除,吾無憂矣:ㄕㄢ,消滅。

(A)ㄒㄧㄚˋ,通「嚇」,驚嚇 (B)試探 (D)ㄐㄧㄠˇ

D4.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常藉由言語和行動來描寫,下列選項對人物性格說明,何者正確? (A)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秉公處斷,果決剛毅 (B)操乃謂眾將曰:「二人(蔡瑁、張允)怠慢軍法,吾故斬之」:明察秋毫、不顧私情 (C)允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缺乏主見,隨聲附和 (D)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成竹在胸,從容瀟灑。

(A)寫周瑜褊急氣狹,妒賢嫉能 (B)寫曹操中計卻不肯承認 (C)寫魯肅憨厚樸實的一面。

《多重選擇題》

ABDE5.在「鑲嵌」的修辭技巧中,用一個平列而異義的字作陪襯,只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的,叫做「配字」。下列選項「 」中詞語,何者運用了「配字」修辭? (A)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 (B)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C)則這兩手裡,「好歹」送了水軍性命 (D)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恩仇」 (E)國家已到危急「存亡」之秋,大家應捐棄成見,戮力報國。

(A)偏在「動」 (B)偏在「實」 (C)無論如何 (D)偏在「仇」。魯迅詩題三義塔 (E)偏在「亡」。

BD6.有關三國演義的說明,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羅貫中以三國志為藍本,參酌宋元話本戲曲而寫成的歷史演義小說 (B)演述自漢末黃巾之亂起,到西晉武帝滅吳為止,前後九十七年史事 (C)內容誇飾而不甚背於歷史,奇而仍近乎人情,金聖嘆譽為六才子書之 (D)清初毛宗崗父子在評點之外,並做細節修訂,為目前最通行的一百廿回本 (E)與資治通鑑一樣,皆以蜀漢為正統,提倡忠孝節義,其影響勝過四書五經。

(A)三國演義成書過程中,民間話本和戲曲的影響勝過史冊,羅貫中以三國志平話為藍本 (C)六才子書為「莊(莊子)、二(屈原離騷)、三馬(司馬遷史記)、四杜(杜甫詩)、五水、六西廂」 (E)資治通鑑以曹魏為正統,三國演義則以蜀漢為正統。

ABC7.下列詩句所吟詠的人物,與諸葛亮相關者有哪些? (A)管樂有才原不,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B)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C)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D)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E)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賢。淒涼蜀故來舞魏宮前。

(A)李商隱籌筆(在四川省,相傳諸葛亮出師,嘗駐軍籌畫於此):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原不,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此詩首先寫出附近的風雲形勢,足見武侯治軍的森嚴;次以武侯之才和後主投降形成對比;後半則感歎武侯雖有管仲、樂毅般的才幹,無奈時運不濟,蜀漢關羽、張飛等大將已死;最後則表達對武侯的無盡懷念 (B)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頌揚武侯的偉大,題中四句寫他的功業可和伊尹、呂尚比美,他沉著的指揮,連蕭何、曹參也為之遜色。時移運轉,漢終難恢復,但武侯仍決心以身許國,鞠躬盡瘁 (C)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原詩前四句寫諸葛武侯祠的景色,題中前二句寫諸葛亮一生的功業,末聯詠讚諸葛亮的忠 (D)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江月。詞中所詠之「公瑾」為周瑜的字 (E)劉禹錫蜀先主廟。此詩歌詠蜀漢先主劉備。首聯詠讚劉備為千古英雄,頷聯頌揚劉備的功業,頸聯稱其能得賢相,尾聯則感劉備生子不肖,終遭滅亡。

《非選擇題》

配對遊戲:三國演義是我國流傳最廣的章回小說,書中所強調的忠義精神深入民心,其影響超乎四書五經,民間也因此衍生出許多與三國相關的歇後語。請根據三國故事,將下列題目之歇後語分別填入。

參考選項:

(A)五體投地 (B)如魚得水 (C)巧用天時 (D)嫁禍於人

(E)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F)所向無敵 (G)滿載而歸

(H)神機妙算 (I)略施小技 (J)有先見之明

1.諸葛亮的錦囊───    H   

2.草船借箭─────    G   

3.諸葛亮隆中對策──     J   

4.諸葛亮借東風───    C   

5.諸葛亮三氣周瑜──    I   

6.劉備見孔明────    B   

7.過五關斬六將───    F   

8.孫權殺關公────    D   

9.魯肅服孔明────    A   

10.周瑜打黃蓋────    E   

 

課外學習

閱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進一步了解本篇的內容與寫作技巧。

 

應用練習

就三國演義中擇人物,寫一篇評論文章。

1.選材:須對所欲評論的對象有較深刻的認知與觀感,才能言之有物。

2.先敘述後議論:可先以敘述的方式扼要陳述此一人物的言行舉止,然後再進行評論,以免流於空泛。

3.評論時須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