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外部效益與外部經濟:
(1) 外部效益:如果當事者的行為影響到他人是正面的效果,如:阿妹的歌聲如黃鶯出谷,令人有餘音繞樑的感受,即發生外部效益(external benefit);
(2) 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y):當外部效益不能歸由製造者享受或得到補償,而係由他人享受時,稱之為外部經濟。如:新產品研發的成果,可改善生活品質,若遭受仿冒,而讓仿冒者無償坐享別人的成果(Free Rider);又如:普及教育可提昇國民素質,讓整體社會環境變好,全民共享教育普及的好處等。
(3) 外部效益的經濟效果:假設花媽農場種植花卉的行為,不但本身可以營利增加收入,附近鄰居也因為這個花卉農場而提昇環境生活品質,因此具有外部效益,如右圖所示。
A. 在沒有考慮外部效益情況:花卉的市場需求(私人效益)D1與市場供給S交於A點,花卉產量為Q1,價格為P1。假設此時無外部成本,S是私人供給線(私人成本線)等於社會供給線(社會成本線),市場需求線等於私人需求價格線等於私人效益線等於社會效益線。
B.
若考慮外部效益:假設其產生的外部效益=MP3,則社會效益線應該為D2,BA線段就是生產第Q1個產品時,所形成的外部效益,(D2-D1)垂直距離即為外部效益,社會效益D2與市場供給S交於新的均衡點E點,此時花卉產量為Q2,價格為P2。
C. 由此可知:
外部效益=社會效益(D2)-私人效益(D1)
(A) 當無外部性時,生產量為Q1,自由市場均衡點A,社會福利最大點:
即社會福利= P3AN=生產者剩餘P1 AN+消費者剩餘P3A P1。
(B) 當有外部性時,自由市場均衡點A不是社會福利最大點,市場均衡點E才是社會福利最大點:
因為沒有考慮外部效益會使得農場(廠商)生產太少(不足),即市場市場均衡點A,生產量為Q1,價格為P1亦偏低,社會福利減少了BEA。即當有外部效益時,社會效益(D2)才是真正的市場需求線,最適生產量應為Q2,市場市場均衡點為E,此時社會福利最大。
社會福利= ME Q2 O-NE Q2 O= MEN>MBAN,但因為有部分利益生產者無法自己享受,所以生產少了(Q2-Q1),而產生無謂的損失BEA。
(4) 解決外部經濟的方法:外部效益內部化(internalization)
對這些產生外部效益的經濟行為,政府可採公權力介入干預,將外部效益內部化。即生產者可以得到其他獲益者的額外補貼,則產量會增加,繼續生產使效益提高,社會福利由梯形MBAN增為三角形MEN,增加範圍為三角形E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