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陳映真致敬 | 國文課程教學資料
2009-10-01 21:55:11 |
http://blog.sssh.tp.edu.tw/liu21214/888 |
陳映真特展http://www.trend.org/event/2009masterevent/index.html ![]() 側記 至今陳映真 仍在鬥爭 筆耕不輟 筆戰不懈 不管有沒有掌聲 一樣語氣堅定 一樣踽踽獨行
在聚光燈下的巨大身影,陳映真還是顯得孤寂。即使以小知識分子良心吶喊了四十年,即使筆耕不輟、筆戰不懈,在熱情觀眾的回饋下,老作家不知道如何接受遲來的獎項。 國民黨時代,他被視為左派,因為閱讀匪區禁書入獄七年 ;民進黨執政,他是政治不正確的統派,甚至在國民黨也逐漸對統一噤聲之際,政治的陳映真,立場更趨邊緣。 昔日一起抵抗國民黨威權的戰友,今日多成政壇新貴。林懷民用舞作向這位文學前輩致敬,可是一個純粹的出發,還是受到少數政治極端者的批評。陳映真的左派觀點絕不討好,但他的人道關懷,鮮少人能及。 不論是姚一葦形容的「人間愛」,還是南方朔筆下的「老靈魂」,陳映真小說中刻畫的台灣底層小人物,雜誌鏡頭下的八尺門和垃圾山,至少領先二十年那些將「愛台灣」成天掛在嘴邊的批判者。 「至今陳映真,仍在鬥爭。」不管有沒有掌聲,剛動完手術、剛和陳芳明打完一個三萬字筆戰的陳映真,一樣的語氣堅定,一樣的踽踽獨行。 【2004-10-18/聯合報/A10版/綜合】
麵攤老闆不在 上百文化人 回味陳映真 齊聚台北中山堂 咀嚼半世紀文學歷程 趨勢科技老闆娘:當年讀了「夜行貨車」 毅然回台創業
曾是政治權力象徵的台北中山堂,昨天擺起一座五○年代的老麵攤,上百位文化界人士在此齊聚參加「陳映真文學茶會」,回味陳映真為台灣熬煮五十年的文學滋味。 一九五九年九月,陳映真應老友尉天驄之邀,在「筆匯」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麵攤」,開啟了他的文學生涯。今年趨勢教育基金會與文訊雜誌合辦「陳映真創作五十周年」系列活動,開幕的茶會,便邀請導演王童打造小說中「格登格登作響」、香氣卻流動不斷的文學攤子。 「麵攤老闆」陳映真,此刻還在北京醫院養病。北京現代文學館長陳建功來台前探視過陳映真,形容他「滿臉紅光、兩眼炯炯有神」。 北京友人趙遐秋透露,陳映真語言能力漸漸恢復,妻子陳麗娜不讓朋友到病房探視,主要是怕陳映真受到感染。 陳映真一九八○年代創作小說「夜行貨車」,描述在美商任職的台灣人的無奈。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表示,她與先生張明正在美國讀到「夜行貨車」,「讀後擲書三嘆,毅然拋下美國夢」,回台創業,才有今天的「趨勢科技」。 茶會中播作家韓良露編劇、朱全斌執導的紀錄片「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原本只是廿分鐘短片,但最後成了一○五分鐘的長片。 紀錄片末尾,陳映真坐在雲門舞集舞作「陳映真‧風景」的觀眾席中,接受四面的掌聲。現實生活中的陳映真,其實「有種很深很深的寂寞」。 北京好友曾慶瑞說,陳映真曾向他表示,擔心「孤獨、被台灣社會拋棄」,如今證明「台灣社會從來沒有忘記陳映真」。 陳怡蓁表示,此次趨勢主辦陳映真活動,除推出陳映真主題網站,也透過Twitter、Facebook、噗浪發出訊息,目前有超過一萬五千人上網瀏覽,創造新一代的陳映真讀者。 【2009-09-25/聯合報/A14版/話題】 啟蒙蔣勳 自畫像見真性情
昨起在台北中山堂展出的「陳映真文學風景」,展品除了作品集、書信、照片,也展出陳映真為自己作品畫的插畫及自畫像,展露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展中焦點是作家蔣勳珍藏的四幅水墨畫。蔣勳是陳映真任教強恕中學時的學生,他因陳映真的啟蒙而踏上文學之路,師徒倆的情感十分深厚。一九八五年中秋節,陳映真偕同夫人陳麗娜,到蔣勳東海大學的宿舍小住。當晚陳映真痛飲蔣勳珍藏的茅台酒,微醺時和夫人一起提筆畫了四幅水墨畫。 其中包含一幅陳映真坐在榻榻米上的自畫像。他在畫上題辭表示,在蔣勳獨居之榻榻米寫字時,「忽憶流放綠島時囚戶內亦席地板,而坐以甘蔗板自製檯面為書桌」,雖然刻苦,「怡然仍有讀書之樂」,「歸來十年,思之悵然」。這幅自畫像透露陳映真堅持卻達觀自在的性格。<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
|